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用研究 / 信用研究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
社会信用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
“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到底是什么?
构建传统美德与公民道德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
更好发挥以数治税多重效能
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
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
深刻认识“五个统筹”的规律性认识
营建公正透明数字消费环境
提升碳信用可信度研究
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 多措并举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信用年度盛会再启 精彩观点来了!
构建中小企业良好融资生态
信用监管体系如何打破数据“孤岛”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以“信”为帆 护航中小企业向“质”而行
“整村授信”: 要“授信”,也要“增信”
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全方位公平秩序
打通小微融资堵点卡点
如何让诚信蔚然成风
何泽瑞:健全领导干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的经验与策略
林钧跃:论产品品牌建设的信用制度根基
信用应用助力提升预付费模式监管水平
高惺惟: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
以信用数字化深化基层治理改革
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为什么说强大的货币是关键核心金融要素
数字经济发展带来市场体系深刻变化
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要求
数字信用体系: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拥抱数字化 勇敢去转型
秒懂信用 | 什么是信用风险指数?
连维良:发挥城市特殊优势 系统推进城市信用治理
秒懂信用 | 什么是企业征信?
供应商信用承诺函大有可为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的思考
提升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效能:深化“信易贷”工作的战略部署
秒懂信用 | 什么是国内保理?
为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
唱好绿色低碳发展“大合唱”
秒懂信用 | 什么是保理?
构建科学的司法公信力评估体系
刘新海:完善消费者征信服务,用技术赋能消费金融
秒懂信用 | 什么是大数据信用监测系统?
安全感和空间感是信用重构的两大支柱
秒懂信用 | 什么是互联网征信?
运用信用手段 释放发展动能
秒懂信用 | 什么是出口买方信贷保险?
刘诚:着力构建数字信用体系
秒懂信用 | 什么是短期出口信用保险?
秒懂信用 | 什么是信用保险?
剑指“职业闭店人” 建立预付费消费信用体系是当务之急
秒懂信用 | 什么是信用等级?
信贷增长更重结构与质效 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起势有力
秒懂信用 | 什么是征信报告?
秒懂信用 | 什么是征信?
秒懂信用 | 什么是评级方法?
秒懂信用 | 什么是信用评级?
秒懂信用 | 什么是信用担保?
专家解读之一|完善“目录+清单”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专家解读之二|2024版信用目录清单印发实施 不断提升信用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吴晓求:金融如果没有信用基础、没有软实力是不行的
虚假宣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秒懂信用 | 什么是信用评分?
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关键在于恢复信用创造能力
建设融资信用服务平台 助推五大金融发展
秒懂信用 | 什么是企业信用管理?
信用货币的“信用”,到底是谁的信用?
秒懂信用 | 什么是消费信用?
秒懂信用 | 什么是信用危机?
商务诚信是立身之本兴业之基
秒懂信用 | 什么是信用风险?
以商务诚信建设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秒懂信用 | 什么是信用经济?
林钧跃: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理论构建工作进阶
从信用合作到商业金融: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做对了什么?
秒懂信用 | 什么是公共信用信息公示?
张丽丽、章政:高质量发展条件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研究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点线面
秒懂信用 | 什么是授信?
秒懂信用 | 什么是企业信用评价?
吴晶妹:完善社会信用制度 助推高质量发展
连维良:加快完善失信惩戒制度
刘泉红: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应该发挥表率作用
秒懂信用 | 什么是信用主体?
推动家政服务业扩容提质
秒懂信用 | 什么是公共信用信息报告?
秒懂信用丨什么是“信用信息”?
以职能融合与协同治理方式打击“套路贷”虚假诉讼
信用赋能未来:中小企业的新发展之路
信用知识科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诚信原则是什么?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信用文明 助推社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信用知识科普——完善生态环保信用制度的措施
信用知识科普——如何进一步健全信用基础设施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延伸金融服务边界
薛方:生态信用体系将成为ESG长效治理机制
信用知识科普——如何打造诚信消费与投资环境?
王伟:信用监管为各国企业信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吴晶妹: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打好企业信用基础桩
信用知识科普——如何强化科研诚信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信用知识科普——什么是信用信息?
数字信用:数字艺术金融发展的核心问题
信用知识科普——什么是信用监管?
什么是“信易租”
“信易+”到底是什么?
数字时代个人信用权的构造与规制
结合中国实际推动信用经济理论创新
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供学理支撑
拓展信用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功能定位及其边界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发展信用经济 助力文旅消费市场潜力释放
数字时代的企业信用权:以聚合的企业信用信息为载体
专家观点:完善政务诚信履约机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需要完善政务诚信评价机制
数据流转抑或信用流转:数字赋能信用治理的架构与逻辑
完善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机制
普及“信用就医”,让患者看病更快、负担更小
罗培新谈社会信用立法——要在法治原则指引下妥当设定惩戒措施
林钧跃:《征信业管理条例》施行十周年之际议“得”与“失”
社会信用体系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思考
《四川省数据条例》助力普惠金融扬帆远航
大数据使社会信用立法成为可能
《四川省数据条例》实施 推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3年1月1日,《四川省数据条例》正式实施。作为四川省数据领域第一部基础性法规,《条例》的实施将对我省推动社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打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带来哪些积极影响?我们邀请到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唐莹教授和李志勇教授进行权威解读,让我们共同分享专家们的看法。
吴晶妹:建设高质量现代化征信体系的思考与展望
2022版全国公共信用基础目录新鲜出炉,与2021版有哪些新变化?
2022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对外发布《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2022年版)》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2年版)》,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那么,2022版信用目录和2021版有何变化?诚信研究第一时间进行了对比和梳理:
以公共数据治理为抓手,加快推动数据基础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以《数据二十条》为抓手,在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的同时,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而从数据治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和实践积累来看,以公共数据治理为抓手推动数据基础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就成为我国各级各部门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必然选择。
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跑步”进入新时代
长久以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包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征信体系建设,二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浅谈债券市场信用评级问题
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资金融通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会信用信息的规范定义及其标准阐释
法律概念在性质上可分为描述性概念和规范性概念,二者在法律体系中分别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作用。因此,应首先对社会信用信息概念的性质归属予以明确,即属于描述性概念还是规范性概念。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2022年度研究课题承担单位入选公告
2022年7月12日,我司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上发布《2022年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研究课题征集公告》,社会各界积极踊跃申报。经认真评审,现确定有关课题的承担单位如下
我国网络诚信建设取得新成效 呈现五大特点
8月29日,《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2021年以来,我国网络诚信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呈现出五大特点。
王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沿黄之城,相连一水。8月23日下午,“共襄黄河战略 擘画信用未来”黄河流域省会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济南举行。会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教授王伟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实践、重要趋势、法治保障三个方面作主旨演讲。
中国诚信文化与西方契约精神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