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完成评级授信后,只需手持贷款证、本人身份证、信用等级证,便可像取存款一样,到农商行各营业网点直接办理。”在湖南郴州,当地政府明确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全面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受益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当地农村信用环境净化与农户信贷可得性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不只是郴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征信覆盖面持续扩大,农村信用评级体系日益健全,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解决,广大农户信贷可得性显著增强。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农村信用体系是农村金融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发挥着关键作用。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9年,人民银行发布《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提出农户的资信评定标准及相应的信用额度。2001年,人民银行出台《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标准,初步探索建立农村信用评定制度。这一阶段,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政策逐步从简化贷款手续、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演化为支持开展信用村评定试点工作。
2009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正式提出建设农村信用体系,明确了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等9项工作任务。由此,以征信服务为切入点,在完善农村征信体系、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推动农村信用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多管齐下,我国大规模、系统化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工程正式启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持续推动建设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关部门、各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完善信用评定机制,推进信用村示范点建设。随着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涉农金融数据采集、使用等方面的应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速。
农村征信覆盖面持续扩大。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共收录11亿自然人和6092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信息,其中办理过农户贷款的自然人9976.9万人,办理过农林牧渔类信贷业务的企业及其他组织61.5万户。通过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已累计为1.89亿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占全国2.3亿户农户的82%,开展信用评定的农户达1.33亿户。
突出“诚信”在评级指标中占比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农业和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长期以来,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抵质押物,是农业企业、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时遇到的主要难题。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信用评级指标设定充分考虑农业资产的特点,与“重资产、重担保”的城市信用评级体系形成明显区别,很多地方目前已经形成了“重信用”的农村信用评级体系。这一体系充分考虑了农村经济特征,弱化资产、收入等硬性条件,强调农户的信用质量、道德评价等软性条件,通过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三信评定”使更多农户纳入现代征信体系中。
例如,在安徽池州,当地村党组织吸纳乡镇党建指导员、联系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及“五老”人员组建民主评议小组,对信用户邻里关系、尊老爱幼等情况把关审核,为银行授信提供“软指标”。又如,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当地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户实行“811”信用评级模式,农户的诚信状况、家庭收入和基本情况分别占比80%、10%和10%,农户的个人品质、是否重信守诺等软性指标在信用评级中所占权重非常高,参与信用评级的农户均可根据生产发展需要获得银行授信。
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目前,农村信用评级体系重点突出诚信在评级指标中的占比,在不少地方,农户依靠自身良好的信用条件即可获取信贷资金支持,极大降低了农户获取贷款的准入门槛,提高了农户对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
“被评定为信用户,只需要简单了解一下农户的基本情况,然后复印身份证、签字,马上就可以进行申报。如果相关证件提供齐全,贷款在一天到两天内就可到账。”四川雅安一家涉农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农业企业、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被评定为高等级信用户,这就意味着其在银行贷款将有更优惠、更便捷的绿色通道,通过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协同推进,当地已经营造起“争当诚信户、争创信用村”的浓厚氛围。
强化科技赋能
随着数字技术在关键领域的不断突破,金融科技正成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快速推进的新引擎。
大数据、云技术、区块链的快速发展,推动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全面升级。在一些地区,农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自主发起信息录入和更新,并与其他相关数据端口进行信息校验,农村信用信息采录一体化、信用信息更新自动化逐步推进。与此同时,借助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相关涉农部门的数据正在不断打通,农业农村数据共享平台逐步完善,“三农”信贷投放的信息支撑不断夯实。
依托金融科技,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通过精准描绘农户“数字画像”,大大提升了农村金融覆盖面。例如,网商银行把农村交易、物流、支付等信息形成信用资产,通过政府部门共享农村土地确权、种植情况、农业补贴等数据,运用数字技术为县域农户建立专属的数字化风控模型,为农户精准画像,并提供合理的数字信贷额度。
未来,农村信用数据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商业银行将以更多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农村信用信息系统数据的使用。(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