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乡村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不仅为乡村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和环境的改善,更对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深化乡村德育一体化进程,共筑乡村文明新风尚,成为了当下乡村发展的重要使命。德育,作为塑造灵魂、培养品格的重要力量,对于乡村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能够培养村民的道德素养,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道德水平高、文明素养好的乡村,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要推动乡村德育一体化进程,为共筑乡村文明新风尚贡献智慧和力量。
乡村德育一体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强调在乡村地区将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教育体系。简而言之,就是在乡村教育环境中,将德育工作视为一个系统工程,通过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实现德育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的协调统一,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乡村德育一体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学校教育,在学校中开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并将道德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其次,家庭教育,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与学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道德发展。再者,社区参与,利用乡村社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良好的道德行为。最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环保行动等,通过实际行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推进乡村德育一体化,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系统,帮助乡村地区的儿童和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主要特征包括:一是全面性。乡村德育一体化涵盖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德育内容的全面性。二是系统性。它强调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即将德育视为一个由多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三是协调性。注重学校、家庭、社会等德育要素的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四是持续性。德育一体化要求德育工作具有持续性,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实现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推进乡村德育一体化对于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关乎乡村居民道德素质的提升,更是促进乡村社会稳定与繁荣、培养新时代乡村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乡村德育一体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推动乡村教育整体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第一,提升乡村居民道德素质。通过实施一体化的德育工作,可以全面提升乡村居民的道德素养。这包括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等,使他们更具备现代社会所需的基本素质。第二,促进乡村社会稳定与繁荣。德育工作的推进有助于减少乡村社会的不良行为和冲突,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第三,培养新时代乡村人才。通过德育一体化,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高尚品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乡村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能为乡村的发展贡献力量,还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第四,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德育一体化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这对于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第五,推动乡村教育整体发展。德育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推动乡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乡村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强化组织领导与制度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是推进乡村德育一体化的首要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需将此项工作置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充分认识到其在培育新时代乡村人才、促进乡村社会稳定与繁荣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明确乡村德育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路径,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同时,要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推进乡村德育一体化的强大合力。此外,需完善制度建设,为乡村德育一体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应建立健全包括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在内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体系,确保乡村德育一体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激励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乡村居民积极参与乡村德育一体化工作;通过完善的保障机制,为乡村德育一体化提供必要的资金、人才和物质支持,确保其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
创新乡村德育内容与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是推进乡村德育一体化的核心环节。在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的同时,要紧密结合乡村实际,注重吸收现代文化元素,以形成具有鲜明乡村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这一体系应注重培养乡村居民的家国情怀,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个人与国家、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要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鼓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乡村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此外,公民意识的提升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使乡村居民了解并践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创新德育形式方面,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德育途径。主题实践活动、道德讲堂、文化节庆活动等都是有效的德育形式,能够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乡村居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如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拓宽德育渠道,使德育更加贴近乡村居民的生活实际,增强其实效性和互动性。通过这些创新举措,我们可以为乡村德育一体化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不断向纵深发展。
推动乡村德育的家校社联合。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是推进乡村德育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一环。为实现这一目标,要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设立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德育能力。这些举措旨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培养孩子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同时,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加强学校与乡村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乡村社区的资源,如文化遗址、民俗活动等,将其融入学校德育内容之中,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生活的环境中接受德育熏陶。此外,应鼓励学校开放教育资源,为乡村社区提供文化服务和智力支持,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良性互动,共同为乡村德育一体化贡献力量。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整合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面的力量,共同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素养的乡村新一代而努力。
注重实践养成与典型示范。强化实践养成是推动乡村德育一体化深入发展的重要策略。要积极鼓励乡村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环境保护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通过亲身实践来锻炼并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风尚,让德育融入到乡村居民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的引领作用,要致力于树立和宣传乡村德育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如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这些典型和模范以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乡村居民树立了鲜明的榜样,激励着他们向上向善,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通过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能够推动乡村文明新风尚的形成。这种新风尚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元素,形成具有鲜明乡村特色的文明风尚。在这种新风尚的熏陶下,乡村居民将更加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乡村社会的建设中来,共同推动乡村德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传播。完善基础设施是推动乡村德育一体化进程的物质基础。为此,要加大投入力度,致力于完善乡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这包括建设文化广场、图书馆、体育设施等,为乡村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体育锻炼场所。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仅能为乡村德育一体化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还能促进乡村居民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加强文化传播方面,应充分利用乡村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节目和深入浅出的解读,让乡村居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此外,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惠民工程,如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借阅等,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这些活动,让乡村居民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乡村德育一体化的进程中来,共同推动乡村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繁荣发展。
总之,深化乡村德育一体化进程,共筑乡村文明新风尚,是一项意义深远且任重道远的任务。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教育方式,让德育真正深入人心。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全方位的育人网络。每一位乡村居民都应成为乡村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用自身的道德行为影响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诚信与友善的乡村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更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才能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让文明之花在乡村大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程茹,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讲师;李飞,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