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电视会议,学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研究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关工作要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价格要可持续。如何理解这些要点,值得分析。
一是力度要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够不够,主要体现在“量增”和“价优”上。今年1月份至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7.44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和各项贷款增量分别达到25.2万亿元和17.4万亿元,在去年的高水平上进一步多增。8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同比增长10.6%。同时,社会融资成本持续降低,8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85%和4.12%,同比均有所下降。下一阶段,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综合运用总量、结构性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平衡。
二是节奏要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节奏要稳,主要是因为信贷波动过大可能会放大经济波动,进而影响宏观调控效果。因此,需要平缓信贷波动,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性。1月份至8月份,国内金融政策靠前发力,信贷同比明显多增,同时各月度新增信贷波动基本符合季节律动,银行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节奏保持平稳。接下来,应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MLF、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国有大行要发挥信贷投放支柱作用,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并注重投放节奏把控。
三是结构要优。8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4.4%和39.5%,显著快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在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强调信贷结构优化,主要是引导金融机构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加大制造业、科创企业、绿色发展和重点项目支持,以带动居民就业和企业投资,增强内需复苏动能。
四是价格可持续。价格机制是引导金融市场资金流向、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接下来,在引导金融进一步合理让利实体经济、推动其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同时,需要关注金融产品价格的可持续性。比如,要确保银行部门净息差处于合理水平,保持银行稳健可持续经营;平衡居民新、旧房贷利率水平,避免二者利差过大;保持各市场利率处于合理水平,防范跨市场违规套利、投机问题等。央行监管部门还要统筹国内市场大局,维护市场正常竞争秩序,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考虑市场供需、经营可持续性和风险,进行合理定价。
这四个要素是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接下来,宽信用将在提振经济复苏动能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金融政策将强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同,在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中形成政策合力,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循环畅通,政策有力支持,内需动能有望稳步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也将更加精准有力、质效双升。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