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市民政局2023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试点项目选题申报正式启动。长宁区民政局聚焦群众需求、实践难题、发展趋势,敢想敢试,以探索建立《长宁区社会救助信用告知承诺制度》大胆破题。自5月1日起,该项制度开始在全区范围内试行,标志着长宁区推动社会救助领域诚信信誉改革,在有效杜绝社会救助中的失信行为方面迈出了坚定的创新步伐。
社会救助信用告知承诺制度到底指的是什么?“政府通过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对社会救助对象的信用记录进行监管和评估,同时,对社会救助对象提出信用承诺要求,促使其履行承诺,提高社会救助的有效性和公平性。”长宁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负责人表示,如此一来,为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系上“安全绳”。
其实,一直以来,为补充社会救助监督管理中的“缺失角”,需要工作人员仔细甄别、对比。然而,有了社会救助信用告知承诺制度,就可以从“告知”和“承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工作人员在办理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事项时,要以书面形式将其提出申请及在享受救助期间应当履行的义务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另一方面,申请人要以书面形式承诺已经符合告知的条件、标准、要求,并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有效提高救助对象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感,促进救助对象树立正确的救助观念,激励自助意识,努力营造“个人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救助格局。
“我要去上班了!”当程家桥街道救助顾问接到社区居民王女士(化名)的电话时,听得出她非常开心,救助顾问也为她高兴。“感谢街道的关心,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向我们伸出援手。现在我找到工作了,能够靠自己的努力支撑起这个家,应该把低保名额让给更需要的人。”
只是大家都没想到,找到工作后的王女士会第一时间联系救助顾问退出低保救助。
之前,程家桥社区救助顾问和救助顾问志愿者在定期接待和走访居民时,得知王女士中年丧偶、公公身体不好、孩子年幼等现状,为王女士家庭制定了“一户一策”的帮扶方案。
然而,对王女士的帮扶并非“单一救助”,而是“多元救助”,在发挥政府现有救助政策的基础上,扩大社会救助服务供给。程家桥街道一方面链接“资源包”,整合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资源为她提供救助服务;另一方面,还引入社会资源和第三方专业力量,提供“陪伴式”救助模式。
从“救助帮扶”向“自助自立”转变,程家桥街道救助顾问大力推广“助人自助”的救助观念,提供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就业技能培训等支持服务,有效提高困难群体自助的意愿和能力,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更重要的是,王女士在找到工作后主动找到救助顾问,申请退出低保,体现了诚信救助的发展趋势。”程家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俞华表示,在居民享受救助补贴期间,救助部门定期调查核实救助对象家庭人员、收入财产、就业状态等情况的变化,同时引导居民签订社会救助对象信用告知承诺书,王女士“诚实守信、主动告知”的做法就是从“被动核查”向“守信告知”转变,令人欣喜。
实际上,随着《长宁区社会救助信用告知承诺制度》的推行实施,建立起“书面告知—诚信申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救助信用管理机制,能够强化社会救助对象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深化社会救助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困难群众救助更加及时、规范、快捷。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申报承诺”“信息比对”“失信惩戒”,使低保等社会救助业务服务更优化、管理更严格、责任更明晰,社会救助管理效率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