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执行以来,针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教育局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一是推进“先学后付”。开通预收费“先学后付”支付模式学科类机构41家,开通率100%,文化艺术类147家,科技类8家,非学科类开通率75.6%。已完成省教育厅“实现以“先学后付”模式收费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比例达100%,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比例超50%”目标任务。二是开展“联动筛查”。联合公安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教职员工违法犯罪信息动态筛查专项行动,对全区61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576名在职人员进行犯罪记录集中查询。联合消防、应急部门加强安全管理,排查并整改消防安全隐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与社区、网格员沟通联系,做好人防物防技防工作,高度关注周边业态,提高反恐防暴意识,把好机构“安全关”,确保机构与师生员工安全。三是化解“风险隐患”。会同综合执法、属地街镇处置隐形变异学科类违规培训3起,其中立案查处1起。安排专人负责各级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管理,加强机构课程、培训材料等线上审核、资金监管,会同属地街镇加强机构日常巡查检查,不定期研判妥处群众信访投诉,稳控化解日常风险。
通过“三个强化”助力形成诚信的师德师风新风尚,进而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行风。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培训。制定继续教育计划,确保在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每人必须接受不低于60学时的师德集中教育任务。多形式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暑期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每年学习总数36次以上。二是强化师德师风督查。引导教师自觉抵制不正之风,面向全体教师征集教师公约80余条,签订师德承诺、举办教师宣誓活动1次等。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师德监督,通过媒体和校园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国家、省、市关于失德行为的惩戒规定4期,通过“热线电话+举报信箱+家长委员会”模式,坚持每期全覆盖开展1次学校师德师风常态化监督检查。三是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在全区营造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浓郁氛围,组织“区百佳教师”“区优秀教师”“区师德标兵”等区级优秀评选;每年面向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评选区“百佳”教师100名,区优秀教师400余名,区优秀青年教师、区教坛新秀、区师德标兵30余名,推出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宣传10余期,挂牌区级“师德涵养基地”8个。
推进“诚信进校园”教育活动,健全学生信用管理体系,在实践中探索诚信教育之道,在行动中夯实学生诚信之基,进一步培育和增强青少年诚信意识,引导青少年诚信意识常态化,信用行为制度化,形成守信有益的价值导向。一是拓展“思政育人”新平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以“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红色交响经典进校园”为主线,形成大中小幼多元化、一体化的“大思政”模式,感召全区18万余名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向上。组织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课堂”“法制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预计100场次,实现全时段育人、全方位育人。二是构建“优质心育”新模式。持续凝练“优质心育 护航两考”“525主题活动月”等品牌活动;夯实“四位一体”心育模式,做实“七个一”心理档案(课程、活动、咨询、转介),共组织28场考前心理团体辅导,派送心理呵护大礼包300余个,设立防暑降温服务点10个,开辟特殊考生绿色通道,健全“暖心送考”“舒心参考”服务体系,帮助考生正视压力。三是画好“协同育人” 同心圆。推进“家校社”联动育人,实现各学校、社区100%建立“家长学校”。策划“学生未开学,家长先开校”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全员家长心理健康培训,推进家长心理健康培训全覆盖。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走进 12 个社区分片指导,开展家庭教育轮训活动32场,讲座60余场,培训学生家长达7万人次。四是绽放“艺体教育”新硕果。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美育工作。2023年大力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落细落实艺术新课标、打造艺术课程活力课堂,开展郫都区中小学生音乐舞蹈才艺大赛;2024年举行“全民迎世运”郫都区青少年体育竞技比赛4场,组队参加成都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及成都市第十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开展致敬奥运精神,激发青春力量——巴黎奥运体操冠军邹敬园进校园活动。荣获四川省贡嘎杯女子排球赛“第三名”,美术工作坊优秀组织奖,省艺术节展演一等奖。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