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开展广泛调研,充分征求部分网络交易平台企业意见,在全国率先建立线上经营主体“信用沙盒”监管制度,对“沙盒”内的主体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发挥信用在线上经营主体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企协同共管,创新搭建市场监管部门、网络交易平台和平台内经营主体三者之间共同治理的数字化快车道,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宽松、包容的环境下健康发展。
2021年,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在网络交易新产业新业态开展“信用沙盒”监管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成都市网络交易新产业新业态“信用沙盒”规划蓝图,率先在成都市锦江区、青白江区、蒲江县开展试点工作。市、区(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立足各自业务范围和特点,分别与58同城公司、快手公司等电商平台企业(或服务商企业)签署《网络交易“信用沙盒”监管试点工作政企合作协议》,建立协同治理工作机制。2023年,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正式出台《关于开展线上经营主体“信用沙盒”监管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信用沙盒”监管长效机制。
具体举措
一、建立“政企协同”信息共享渠道。构建监管部门、网络交易平台和平台内经营者之间共同治理的数字化高速通道。鼓励网络交易平台在政企数据共享互查、入网经营者资质信息核验、违法违规行为共管共治等方面开展政企合作。对线上经营主体基本信息、合规信息、失信信息等进行关联建档,完善主体信用记录。
二、精准筛查“信用沙盒”对象。通过与电商平台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政企数据共享公用,全量归集平台内经营主体各类信用信息,整合校验后记于企业名下,形成经营主体的全景多维信用“画像”。对电商平台内信用好、风险低的经营主体,全面动态纳入网络交易经营主体“信用沙盒”管理,构筑“信用沙盒”监管主体库,并实现动态更新。截至目前,成都市市场监管部门已将13.2万户信用好、风险低的本地企业纳入沙盒。
三、定制包容审慎差异化监管措施。结合网络交易新产业新业态专业领域特点,构建网络交易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专用指标体系,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对“信用沙盒”中的网络交易经营主体,降低双随机抽查比例频次,实施“无感化”监管、远程监管等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减少对企业干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违法行为轻微、及时改正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营造宽松发展环境。
四、开展触发式监管守住底线。制定监管风险触发清单,设置“变更登记未更新公示”等监管“红线”和触发条件,一旦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并触发“红线”,系统自动生成违法预警线索并推送相关监管业务系统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同时发出行政指导信息,督促经营主体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电商平台将配合监管部门,采取警示、暂停或者停止服务等方式开展政企协同共管共治;违法违规经营主体将自动移出“信用沙盒”。
五、拓展“信用沙盒”运用场景。制定常见风险点行政提示清单,主动向网络交易经营主体推送违法违规风险、年报填报指南、信用修复方法等行政提示信息,引导经营主体合规经营,推动监管关口前移。纳入“信用沙盒”的网络交易经营主体,优先进入市场监管部门评优评先候选名单。帮助电商平台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平台管理,及时处置平台内经营者已出现或可能出现违法违规风险,更好地践行网络交易创新。
取得成效
目前,与成都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信用沙盒”监管合作的电商平台企业已达到9家,行业协会及信用组织3家,涉及线上经营主体46.9万户。通过大数据监测并推送风险提示、线索等信息19万余条,超过1.2万余户主体完成整改纠错,避免失信,经营者合规意识及行业诚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相关做法获总局、省局专题刊载向全国、全省推广,入选成都市营商环境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典型案例,获评成都市法治政府建设创新项目。
意义价值
一、数字治理创新多元共治理念。“信用沙盒”监管将政府部门和网络交易平台之间“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转化为“合作、共管、共治”的关系。在沙盒监管中与行业组织、信用协会等社会组织搭建了经营主体与监管部门联系互动的桥梁纽带,让更多的平台企业参与其中、受益其中,推动形成以信用为基础“政府主导、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
二、包容审慎深化网络交易信用监管。“信用沙盒”将线上经营主体的合规经营状态、信用信息情况作为配置差异化监管措施的重要依据,推动信用监管和网络交易监管深度融合,提升网络交易市场监管效率,使信用的基础性作用在网络交易及网络诚信建设中得以有效发挥。
三、寓服于管提升诚信建设质效。监管不以处罚为目标,“信用沙盒”以对象为中心,推动监管端口前移。对排查出的网络交易中高频发生的违法违规风险,更加注重采取行政提示、行政约谈、引导整改等措施,帮助网络交易经营者有效防范和化解失信风险,引导相关经营主体特别是平台企业,通过信用合规建设强化自我管理,依法诚信经营,强化品牌竞争力,积极参与到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当中。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