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73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均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起点,是经济活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企业融资应该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涉及的产业链条和关键生产环节,通过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持续降低间接和直接融资渠道的交易成本,将企业低成本融资和高质量投资相结合,系统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导资金流向高质量和高需求领域,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关键意义。当前,我国传统生产力的比例较大,围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展开的新质生产力比例较小,现有生产力格局已无法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顺应当前经济形势,应当重视对具备长期发展前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新质生产力建设,明确和聚焦新质生产力各个环节的企业融资需求以及对实质性和突破性创新等项目的开发和投资等,在拓新降本中实现融资质量和效果双提升。
将融资需求与“强链补链延链”相结合,促进资金链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这对于企业融资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发展供应链融资,以“链主”为核心资金支持,形成多元化资金供给机制,依托“1+N”产业链金融模式,以点带面提高产业集群融资效率。同时,应当健全信用体系,为供应链成员之间以及与银行之间提供可靠的信用保障。在供应链融资新模式的开拓下,还应进一步压缩实体融资成本,贯彻落实普惠优惠金融政策、拓宽实体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服务作用,以达到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目标。
在确保企业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等渠道畅通的同时,要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优化融资渠道是提升企业融资效率的关键一环,对此,应积极创新债权融资手段、设计更多具备特色性和针对性的创新债券品种,诸如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绿色债券等,确保在拓宽融资渠道、满足不同经营主体个性化融资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灵活性的债券融资选择的同时,推动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和韧性。还应将融资市场与投资市场相结合,既要关注资金的筹集,又要注重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各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发展战略和价值创造能力等因素,基于能够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投资项目,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计划。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股权融资的审核与监管,坚守“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切实维护投资市场的公平性和秩序。
要确保金融资产流入实体经济,监管并抑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倾向。对此,应畅通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实现精准赋能。监管部门还要通过技术赋能创新监管手段,开展穿透式监管和预防式监管,深入了解资金实时流向和使用情况,引导经营主体回归主业,合理配置金融资产和实业资产,确保金融资源真正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效满足经营主体合理融资需求。
作者:陈运森(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