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预售优惠成空谈,真诚才能让“双十一”走得更远

发布时间:2024/11/11 |来源:四川新闻网、信用中国(四川)

分享到

  “双十一”消费盛典已启幕,天猫于10月14日重启预售模式,受到消费者青睐。但不少用户反映支付定金后尾款涨价,“一觉醒来都变贵了,平台一会儿说是商家改了价格,一会儿说是系统计算问题,最终也没解决。”还有不少用户反映称,预售下定金时商家设置了大额优惠券,然而支付尾款时优惠券就会过期,导致价格上涨。此外,还有用户发现,平台发放的品类购物券预售期间会发生变化,“前一天能使用的优惠券,隔一天就被取消。”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否拥有消费群体,是电商平台存亡的关键,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不容侵犯。在电商平台购物过程中,价格透明度和优惠真实性本应是消费者最为基本且不容妥协的需求。然而,在此次“双十一”预售活动中,语焉不详的“预售优惠”,前后相左的计费方式,让消费者骨鲠在喉;支付定金时满心欢喜获得的优惠券,到了支付尾款之时却成了满腔愤怒的“被宰一刀”。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公然蔑视,更是对诚信经营底线的无情嘲讽。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则不兴。电商平台,作为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桥梁,有着维护双方权益的责任和义务。其诚信经营,是构建公平、健康市场环境的重要基石。在“双十一”这样的年度大促中,电商平台更应该坚守诚信原则,确保优惠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然而,现实却是部分商家和电商平台在利益驱动下,玩起了价格游戏,将优惠券等促销手段变成了欺骗消费者的工具。更令人愤慨的是,当面对消费者的质疑时,电商客服采取了“踢皮球”式的敷衍回复,一味推卸责任,这种做法无疑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情绪,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动摇了电商平台的信誉根基。
  如何推动电商平台做到诚信自律?如何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购物权益?需从多方面综合施策。首要的是,电商平台应强化内部管理,细化并优化优惠活动的规则流程,堵塞商家利用规则漏洞进行欺诈的行为。同时,电商平台还需要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系统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因系统问题导致价格变动等问题的发生。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规范并监督其优惠活动。对于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应严惩不贷,以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教育,提升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电商平台坚守诚信经营原则,确保优惠活动真实有效;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这样,“双十一”才能回归初心,成为消费者真正的狂欢节。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保持警惕和理性消费的态度。在购物过程中,要仔细阅读商品信息和优惠规则,避免被虚假优惠所迷惑。在遭遇权益受损时,要勇敢站出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