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是各种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时期。近日,公安部公布第一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及涉诈APP名称,其中包含了“富国基金”“博时养老”“中信建设”等。对于仿冒APP、假借公司或员工名义实施诈骗等行为,多家金融机构日前均进行了澄清与警示。
雅安市银行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应提高警惕性和辨别能力,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小道消息。金融机构也将及时发布澄清公告,同时积极开展反诈教育,向投资者普及典型案例。
投资者须提高辨别能力
据了解,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的主要特点是,不法分子通常打着国家、民族旗号,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以及编造国家相关政策等手段,虚构各类“投资项目”和不法组织,谎称只需要投入极少资金就能获得高额回报,诱骗受害人在网上签订协议、购买商品参与投资或缴纳“项目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从而实施诈骗。同时,一些诈骗团伙开发专门的APP,推广虚假投资项目,并通过网络寻找代理人、发展下线,利用网络会议培训“洗脑”,裹挟大量受害人被骗入局,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危害社会治安稳定。
对于被仿冒或其他诈骗事项,多家金融机构近期陆续对此进行警示。此外,除了仿冒金融机构实施诈骗以外,部分不法分子还假借公司或员工名义开展非法荐股活动。
面对金融涉诈APP频频出没,投资者应如何提高辨别能力?
“不法分子在各类诈骗活动中最常用的手段包括以下几类:一是非法冒用正规机构的名称或公章行骗;二是使用非常近似、容易混淆的名称、APP、官方网站地址行骗;三是冒用正规机构的员工姓名、身份进行各类行骗活动。”雅安市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电信诈骗屡见不鲜,投资者面对诈骗时,一定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在对金融机构的识别中,需要多方验证信息真伪,并从公开信息渠道去了解投资的产品和其他相关信息。
此外,投资者还应提高警惕性和辨别能力,从官方渠道进行确认。针对“仿冒APP”类骗局,投资者在下载和使用相关APP时,务必通过官方途径下载和安装应用程序,谨慎点击来自其他来源的链接,以防被导向假冒网站。同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也要注意密码安全,避免使用与其他账户相同的密码,以防止密码泄露后导致的多个账户受损。
金融反诈宣传持续加强
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于金融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披露和处罚持续加强。近日,雅安市18家市级部门单位、银行保险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联合开展了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的2024年一季度防范非法集资现场集中宣传活动。
现场,各参与部门在雅安金融教育示范基地设立宣传点,悬挂横幅,通过发放宣传折页、“一对一”答疑等方式,积极向公众宣传相关金融知识。
一直以来,雅安市金融相关监管部门突出四个“聚焦”,提高金融知识普及针对性。聚焦重点人群,围绕“一老一小”、新市民等分层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弥补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短板;聚焦金融常识,对消费信贷、个人信息保护、数字化金融服务、银行理财打破刚兑等涉及日常生活的服务场景和高频事项开展教育宣传,提高金融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聚焦热点问题,针对非法吸存揽储、养老领域金融诈骗、电信诈骗、非法代理维权等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和金融稳定安全的行为加大风险提示力度;聚焦跨越数字鸿沟,继续加大养老领域、涉老年群体金融知识普及,推动实现消费公平,切实解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在金融领域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困难。
同时,明确银行保险机构主体责任,指导银行保险机构针对金融纠纷多发、消费者易发生歧义误解的业务和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风险提示。各机构通过分享真实案例、解答业务疑点、防诈防骗宣传等方式持续提醒消费者提高主动维权意识,以金融力量化解社会痛点,强化人民群众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来源:雅安日报)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