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泸县:“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11/07 |来源:

分享到

  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用好用活金融政策,大力发展“水稻+”产业模式,做好“田”字文章,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原有模式上创新推广多元种养模式,让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今年9月,全县贷款余额39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95亿元,占比95%。

  在泸县玄滩镇新山村,这段时间正是大头虾捕捞上市时节,活蹦乱跳的大头虾被捕捞到田边,就地分拣、称重、装车,发给订货商,这里采用的双稻双虾种养模式让“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稻虾双赢”,稻虾产业已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稻虾产业的蓬勃发展与金融机构的支持密不可分。

  “我们在泸县养殖面积达到了十万亩,在玄滩镇落户一万多亩,在规模和面积继续扩展情况下,2019年开始,农业银行对我们海牧专合社的成员,进行了资金上的大力扶持。我们的养殖户可以享受农业银行推广的‘惠农e贷’最高30万的无抵押贷款,来帮助我们继续扩展养殖基地,将稻虾产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我们有280余户会员,在农行进行了贷款,金额达到了5000余万元。”泸县海牧种养殖专合社理事长高大伦介绍。

  泸县常年有蓄水稻田60万亩,养殖小龙虾具有得天得厚的条件,但前期需要的资金投入让不少养殖户望而却步,在农行推出不需要任何抵押担保,纯信用的线上贷款“惠农e贷”后,很多养殖户通过办理惠农贷款,将稻虾产业发展壮大。

  “我在农行贷了5万元钱出来,贷款年利息是3点几,一个月算下来的话,5万元钱才一百多块钱,对我来说贷款压力不是很大,我觉得很服务于我这种养殖户,惠农贷款解决了我当时需要资金的燃眉之急。”泸县玄滩镇新山村养殖户陈中容说。

  除了小额信用贷,农行还创新探索省农担新型担保机制,为龙头企业对接广阔市场壮“筋骨”,满足其额度更高、利率更低、速度更快的需求。

  在四川省泸县方洞镇三界村生机勃勃的稻田里,泸县蜀汉天府种粮专合社的负责人刘道国正在稻田里忙着收割再生稻。该专合社在全镇流转土地4000余亩,采用“中稻+再生稻”轮作模式发展水稻种植3000余亩,今年两季稻谷预计收获2400吨,预计收益600余万元。

  “2021年,我向农业银行申请了200万的贷款,农业银行就及时地开通了这个绿色金融通道,在省农担的担保下就很顺利地贷到了200万。2022年的时候,银行的贷款到期了,由于当年受干旱的影响,有1000余亩水稻几乎没有收成,造成了还款压力,当时政府给我提供了一笔应急资金转贷,解决了这个资金问题,非常感谢政府和农行的帮助和支持。”泸县蜀汉天府种粮专合社负责人刘道国感慨。

  原来,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刘道国决定进行高标准农田及宜机化改造,但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农行泸县支行根据相关金融政策,为其畅通金融绿色通道,引入省农担担保方式,发放贷款200万。2022年,在前期贷款即将到期,又无法按期偿还时候,泸县国资金融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为其提供政府应急转贷资金“过桥”纾困,解决“先还后贷”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农行也根据其生产周期特性,调整了贷款还款计划并延长单笔贷款期限,贴心送去金融“及时雨”。

  “我行积极践行服务三农使命,致力乡村振兴,将惠农金融服务政策送到田间地头,有效地提高了办贷效率,截至目前,我行涉农贷款余额达46亿余元,主要涉及粮食加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稻虾养殖等重点领域,有力支持泸县‘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泸县支行行长刘晓强介绍。

  “去年5月,泸县成功入选四川省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设立农业产业乡村振兴风险基金、产业发展应急转贷资金(过桥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主体的信贷支持,形成了政府主导、金融牵头、部门联动、机构参与的示范区创建工作机制,推进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工作在泸县取得良好实效。”泸县金融服务中心主任徐彬表示。(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