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成为全国首批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城市以来,泸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成为全国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泸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2018年、2020年两获“国家特色性平台网站”称号。
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归集各类信用数据7.46亿条,实现企业法人、18岁以上自然人信用信息归集全覆盖;累计完成自动比对485万余次,惩戒严重失信“黑名单”主体1475次;累计注册用户6万余家,实名认证1.5万余家。其中,“信易贷”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385.6亿元……
7年创建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4月19日至20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门立群一行莅泸调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时指出,泸州市在西部地级市中,属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比较高的城市。
自2016年4月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以来,泸州将信用建设工作经费列入市本级财政预算,制定出台《泸州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规划》总体方案,初步形成涵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信用监管、信用奖惩等8方面工作以及市场监管、人社保障、交通运输等各行业领域的“8+X”制度框架体系,逐步建立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信用监管机制,构建起“知信、守信、用信”的诚信宣传体系。
目前,泸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实现国、省、市信用平台互联互通,为全市367个部门(单位)开通平台使用账号,打通财税、公积金、社保、水、气等数据通道。累计归集各类信用数据7.46亿条,实现企业法人、18岁以上自然人信用信息归集全覆盖。联合奖惩信用信息系统接入省政务一体化平台,累计完成自动比对485万余次,惩戒严重失信“黑名单”主体1475次。
政务诚信建设方面,持续推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告知承诺数量居全省第一。在省内率先推行投资项目“极速审批”,审批时限压减70%以上。开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能力提升行动,不断扩展“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办理“川渝通办”事项3万余件。同时,还建立公务员信用档案,强化信用档案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干部选拔任用等环节的应用。
在信用监管方面,先后制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信用管理办法;推行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将城市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出台《泸州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制定物业行业信用监管办法。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展“零证明”城市创建中,全国首创“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实现企业注册、税务登记等业务办理全流程最多18小时;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将项目核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6类许可时间压缩到6个工作日以内;推进“信易贷”与“天府信用通”平台深度合作,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
在区域信用一体化建设方面,泸州牵头组建川南经济区信用联盟,协同推进川南经济区信用建设。探索建立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进泸州、永川、江津信用联合奖惩结果互认,推动泸州高水平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信用一体化建设。
“465”方案
构建高质量社会信用体系
在4月20日进行调研时,门立群希望泸州进一步加强协同,实现高位突破,把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融入到城市治理和服务的各环节,提升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对信用的获得感。
接下来,泸州将提升信息归集、加强区域共享,按照高标准健全社会信用“4大体系”、高质量实施信用建设“6大行动”、高水平打造5个“信用+”工程的思路,加强与省市和各部门沟通,提炼好做法,让城市信用监测排名进一步提升,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健全“4大体系”:以法治化、数字化为导向,建立健全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信用制度体系;构建覆盖全主体、全类别、全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 升级信用数据体系;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优化信用监管体系;提升公共信用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市场化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创新信用服务体系。
实施“6大行动”:涵盖实施诚信政府建设提质行动,建立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实施重点行业领域信用治理体系优化行动,推进16个重点行业领域信用建设;实施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增效行动,加强信用融资服务和产品推广应用;实施信用建设社会参与度提升行动,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现代化信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信用建设中的作用;实施农村信用体系构建行动,推动以信用手段完善乡村治理;实施区域信用合作深化行动,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信用一体化建设。
打造5个“信用+”工程:即打造“信用+融资”“信用+生态”“信用+乡村振兴”“信用+跨境电商”“信用+医疗”工程,不断探索以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以生态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以农村信用建设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以信用监管和服务支持跨境电商发展、以先享后付模式优化就医服务流程。(来源:川江都市报)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