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破局之道

发布时间:2025/02/21 |来源:中宏网

分享到

  中小微企业,宛如经济海洋中的繁星点点,虽个体规模不大,却在国民经济的星空中汇聚成璀璨银河。在当下的经济格局下,为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兴衰荣辱,更是推动整个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彰显出改善其营商环境的决心。在税收方面,政府不断推出减税降费政策。2024年11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税收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下称“小微企业”)享受税费减免9461亿元,同比增长6.7%。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全国小微企业税负明显减轻,经营持续向好,活力有效释放,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增强了小微企业发展信心,小微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19-2023年,全国新办小微企业累计近5000万户。2024年前三季度,新办小微企业1245万户,同比增长4%。其中,批发零售、交通运输、文体娱乐、农林牧渔等行业新办户增幅均达两位数以上。国家税务总局纳税申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共有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8156万户,占全国经营主体总户数的96.5%。
  税费减税之后,企业每年节省下来的资金可以用于生产再投入,购置更加高效、节能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打造优秀的产品品质,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在金融支持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年1月2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普惠小微贷款的认定标准由现行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放宽到不超过2000万元,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适当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拓展支持范围和增加工具规模。”这一调整旨在将更多中小微企业纳入政策支持范围,提升企业的市场需求,并缓解一些贷款机制上的疏漏点。此外,多家金融机构也纷纷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以满足企业在扩大生产、技术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基准利率的优惠,并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和贷款用途提供不同的利率优惠。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简化贷款流程,并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的复苏与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一家研发医疗辅助器械的中小微企业,在创业初期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由于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很难从传统渠道获得贷款。北京市普惠小微贷恰如其分地帮助该企业解决了资金上的压力,让企业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研发创新上。这笔资金犹如及时雨,让企业顺利开展研发工作,成功推出了一款市场竞争力很强的产品,企业规模也逐步扩大。
  在行政审批方面,各地也在不断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许多地方政府推行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措施。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正式推出中小企业服务地图,为全市中小企业精心绘制全方位、便捷化的服务导图。该服务地图覆盖全市各区(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整合了175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109家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企业可在“北京12345服务导图”中小企业服务地图上,轻松查找附近的服务载体等信息。
  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精准完善的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积极实施《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系统推进“小微企业之家、专精特新服务站、示范平台(基地)、专精特新特色园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五级服务载体建设,推动形成“政策直享、诉求直办、服务直达”的服务体系。中小企业服务地图的上线,是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全国多地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为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仍然任重道远。个别地区仍然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
  为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政府要继续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监管,确保政策落地生根;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社会各界要营造尊重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中小微企业才能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茁壮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