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旅游业全产业链发展,信用如何发挥作用?

发布时间:2022/11/22 |来源:中宏网

分享到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做大做强露营休闲旅游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全产业链整体效益。本网记者还注意到,部分城市开始探索“信用旅游”的新模式,比如,在一些在线旅游消费平台,“先游后付”的旅游消费模式已经被广泛运用。
  信用旅游方兴未艾,这得益于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了关于“探索开展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等要求,接着是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之后,文化和旅游部重磅发布《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等,一系列政策释放出的信号,是“信用”在文旅市场中的比重正在被不断加码,一个全新的信用旅游时代或正在到来。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信用旅游模式的市场规模还很小,但随着全社会信用信息共享领域的不断扩大,未来,信用旅游或将是助力旅游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强劲动力。不过,如何发挥好信用在旅游行业的基础性作用,还需管理制度先行。
  如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旅游行业信用监管新模式,这不得不说一说旅游业推进信用监管模式的背景和过程。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在加强信用监管、推进诚信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初步确立“黑名单+备忘录”的制度框架,公布首批全国旅游市场黑名单,逐步扩大信用监管应用范围,文化市场、旅游市场信用管理系统上线启用,为依法依规加强信用监管、提升监管效能积累了实践经验。但从监管实践来看,也存在立法层级较低、配套制度不够健全、权责划分不够明晰等问题。
  因此,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 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49号)关于进一步明确信用信息范围,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完善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机制,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的具体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规定》进一步提高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信用监管如何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好规范、引导作用?这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和运用,特别是推进旅游数据规范化、标准化等方面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在各市场领域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这一改革的效率得益于技术手段在优化审批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中的作用。因此,加强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的数据归集、信息整合,构建旅游市场监管业务全量覆盖、监管信息全程跟踪、监管手段动态调整的智慧监管平台将有助于更好发挥信用在旅游市场的基础要素作用。
  完善旅游市场的信用管理机制,还需要逐步建立旅游市场风险预警工作机制,构建旅游市场风险预警模型,稳步实现监管数据可分析、市场风险可预警、监管工作可联动,有效防控疫情,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依法依规运用信用监管手段也是推动旅游市场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旅游市场信用监管工作综合协调机制,改造升级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信用管理系统,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和共享,建立完善旅游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推动旅游市场整体诚信水平的提升,给消费者营造一个放心、便捷的消费环境。
  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能够着力破解监管资源和监管对象不匹配的矛盾,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监管效能,维护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规定》第六条提出,“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新闻媒体等各类单位和个人依法参与信用管理”“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开展行业信用建设”;第三十条提出,“鼓励和支持有关机构积极利用信用评价结果,拓展信用应用场景”,这既体现了信用管理制度的开放性,也为促进信用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旅游产业如何发掘出信用的潜在作用,将成为增强“放管服”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招”。
  充分发挥信用基础性作用,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撑,有利于引导市场主体增强诚信经营意识,进一步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更多新模式新业态,进而推动行业全面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