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海:信义之火点亮百炬人生

发布时间:2023/03/20 |来源:《中国信用》杂志

分享到

  “杨志群八千元、苏祖元五千元、任志芬七千元,没错了。”前些日子,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红光村村民陈廷海坐在自家门前稻场上,抱着账本反复核对后,将一沓沓现金分别装入3个信封。还完欠款,陈廷海脸上浮现出一丝短暂的轻松,为了这一刻,他等了16年。
  2006年7月,合伙人携款逃匿,陈廷海默默扛起九十八万元债务,他说这件事应该做。从此,他变卖家财,节衣缩食,勤扒苦挣,重新再来,一点点地攒,分分角角地还,旧债未了又添新债……这是一条跨越16年的还债路,也是一场关于承诺的马拉松。上苍用金钱考验人类的诚信,他就舍出年华,付出艰辛,守住良心,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信义”二字。
  当头一棒负巨债
  “无论如何也要给大家一个交代!”

  陈廷海于1961年出生于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红光村,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他干起了粮食经纪人的生意,从附近乡亲们手里收购粮食。因为他勤劳能干、为人诚信、买卖公平,乡亲们都乐意将农副产品交给他代为销售。
  有村民回忆,“只要他口袋里有钱,他都会当场支付,即便有时候周转有困难,一旦把粮食卖出去,他也总会在第一时间把我们的钱付清,从没有拖欠过我们一分钱。”诚信经营,使得他家生意兴隆。村民们说:“交给他,我们放心。”
  正是靠着这点本分的生意,陈廷海成为村里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家境殷实的他,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却对乡亲们非常慷慨,无论哪家有了难处,他总是热心伸出援手。
  然而,一场灾难却悄悄降临。
  2006年5月,陈廷海收购了村里200多家农户的五十余万公斤油菜籽,总价值九十八万元。他将这批油菜籽交售给一直有生意往来的枝江市七星台镇一家油脂厂,油脂厂老板说,如果将这笔款投资进来,年底能获得优厚的分红。
  考虑到与对方合作多年,回报也很可观,陈廷海征求大家的意见,承诺大家到时都能按比例分红,乡亲们都说“完全信任他”。于是陈廷海将乡亲们的油菜籽款全部投进去,自己另外还投入了一些积蓄。
  转眼到了当年夏天,突然传来一个晴天霹雳——油脂厂的资金链断裂,老板直接跑路了。陈廷海永远忘不了那个夏夜,邻村的粮食经纪人同行打来电话,“油脂厂的老板跑了!你晓得不?”电话那头的声音陷入崩溃。
  一夜无眠。次日一早天还没亮,陈廷海和爱人刘志君便骑着摩托狂奔30公里,厂门大开,里头聚集着一群要债的人。他们满腔愤怒地大喊:“破产了,老板带着钱跑了!”陈廷海顿时眼前一黑,刘志君也随即哭瘫在地:“百万的油菜籽钱啊,我们拿什么还?”
  炎炎夏日,陈廷海一家却如坠冰窟。抱着仅存的一丝希望,陈廷海留在厂里继续交涉。回到家中的刘志君,却病倒在床,整日以泪洗面。
  很快,油脂厂老板跑路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卖粮的乡亲们都知道了。抱病在家的刘志君一直忧心忡忡,她时刻担心着乡亲们会上门催讨粮款,而家里实在没有支付的能力了。她甚至做好了心理准备,如果乡亲们真要逼债的话,她只能给大家下跪了。令陈廷海夫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月过去了,竟没有一位乡亲前来催款。想到收油菜籽时,答应要返给乡亲们的菜籽油,她托亲戚通知乡亲们前来领取,也无人回应。
  同村的艾心翠本来提着油壶都走到半路上,听别人讲了陈廷海家里碰到的困难,又拎着空油壶回去了,还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说:“之前老陈条件好,大家都受过他的恩惠,这油我可不好意思要。”
  乡亲们的信任如同黑暗中一丝久违的光亮,让陈廷海夫妇在厄运面前感到一股温暖,也更让他们心头添了许多愧疚。不久,陈廷海回到家中,告诉刘志君:“人抓到了,钱却很难要回来了。”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无论如何也要给大家一个交代!”于是,他们把家里的生猪、鸡、鸭、口粮等值钱的东西悉数变卖,并拿出亲戚们捎来的几千元,挨家挨户上门说明情况,承诺剩下的欠款一定想办法还上,然而不少村民却想免掉这笔账。
  陈廷海夫妻的到来令七组杨志群一家大感意外。据杨志群回忆,早在2003年,杨志群因手头拮据找陈廷海借钱应急,陈廷海丝毫没犹豫地应了下来。在她心里,陈廷海一家是热心肠的大好人,“这钱我真没指望能要回来,你们也是被骗的,我实在不忍心找你们要钱。”
  “我现在先还一部分,你们别担心,只要我有,我一定还上。”陈廷海递出钱,态度坚决。“你们现在哪还有钱?我这欠的不多,我不准备要了。”同村汪林顺也将陈廷海夫妻“请”出门外。
  “我3个小孩读书都找你们夫妻借过钱,你们当初不嫌弃我们,现在你们遭难了,我绝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为难你们。”邻居吴开银安慰陈廷海夫妇,“有钱就慢慢还,没钱我们也不催,你们一定要振作起来!”
  风雨不改还债心
  “还清债务才能挺直腰杆做人!”

  乡亲们的宽容,并没有成为陈廷海夫妻安心赖账的借口。“我让人骗了,可我不能骗别人!”为了不让信任自己的乡亲像自己一样被欺骗,陈廷海硬生生地扛起了这笔近百万元的巨额债务,他给每个债权人打了欠条作为凭证,表明自己绝不赖账,发誓无论多么艰难也要还上乡亲们的血汗钱。
  陈廷海先是找到枝江的一处建筑工地干了一年小工。随后,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他家被纳入低保,夫妻二人整合了自家土地和流转土地13亩,每日起早贪黑、勤扒苦做。又过了一年,陈廷海咬咬牙,借钱买了一辆农用车,重新干起粮食收购。缺少本钱,就只能等粮食卖出去后再给乡亲们结账,自己挣一点运费,许多乡亲依旧信任他。每拖一万斤谷子,结完账还能剩下两百元,陈廷海就这么一点点地攒着……
  命运的小舟在巨额负债的骇浪中摇摇晃晃,一家人始终沉浮与共。尽管夫妻俩瞒得紧,家中变故还是传到了儿子陈超耳中。彼时,陈超刚从南开大学毕业,正在大连一税务机关实习,原本打算继续攻读研究生深造的他,可谓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家中变故却悄然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
  在得知家中的变故后,陈超决定马上就业,帮着父母一起还债。“我找到了收入高的工作,别着急,我们一起还。”在电话里,陈超告诉父亲,他找了份电器销售的活儿,来钱快一些。听到这些,陈廷海心中五味杂陈。
  一家人就这样抱成一团,除了买日用品、交水电费,他们停止了任何多余的消费,连衣物鞋子都是亲戚朋友送来的旧物。陈超每月的工资只留下几百元生活费,多余的都寄给父母还债。对他们来讲,省吃俭用一年也存不了多少钱,这百万巨债就像大山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
  连轴转的“陀螺”生活,使得本就不善言谈的陈廷海愈发沉默;爱人因长期流泪,视力严重减退。那些年,陈廷海和妻子的脑子里只有两个字:还账。儿子工作、恋爱、买房、结婚统统顾不上,他们深感亏欠儿子,却也顾不过来了。
  他知道,在有些人眼里,他就是个傻子。有同行“恨铁不成钢”,劝他说:“不要把压力全揽在自己身上,投资分红泡汤,不能全算你的错,这其实是笔三角债!反正也没人催债,为什么不拖着,或者晚些再还?”陈廷海却只认一个理:“什么事都可以拖,唯独诚信拖不得。当初乡亲们是因为信任我,才把粮食交到我手里,如今只有付清粮款,我才能挺直腰杆做人!”
  就为了守住这份诚信,陈廷海想尽一切办法挣钱。他把自己家十亩土地和流转的其他村民的土地进行整合,统一经营,规模化种植,进行粮食收购和出售生意,每天与各种各样的厂家和商家打交道,只想早日还清“良心债”。
  就这样,陈廷海靠着种地、代销粮食,一点一点地偿还债务。只要手里有了一点钱,就赶紧联系债权人,能还一点是一点。陈廷海家里厚厚的记账簿上,记载着欠款还款的情况。
  谷子收起来了,有了一笔钱,先还张家一点;做点小生意,小赚了一笔,赶快给刘家还去;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挣了一点钱,迅速还王家的欠债。五千元、一万元、两万元,一年、两年、十年……最少的时候,他甚至一次只还得起一百元钱。
  2018年年底,陈廷海将一笔一万元欠款交到杨志群手上,他在小账本上郑重写下:今还清2006年最后一笔。当晚,陈廷海破天荒地消费了一次,他在村口买了点枸杞酒。晚饭时,借着酒劲,陈廷海捂着脸,流下了忍了10多年的泪水。
  在陈廷海眼里,爱人刘志君是最懂他的女人。苦熬的十余年里,刘志君一直守在陈廷海身边。陈廷海外出打工,她就独自打理家事,陈廷海在家种地,她就随丈夫一起下地劳作。有时候下地收苞谷,她会陪着陈廷海从早上5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回到家累得饭都顾不上吃,倒头便睡。
  人在遭遇重大打击时,大脑会开启自我防御,将痛苦的记忆封存。这一说法在刘志君身上得到印证。这个善良的女人已记不太清那些令人绝望的日日夜夜,她只偶尔在丈夫查阅小账本时,眼里会不自觉涌出热泪。
  诚信践诺终无悔
  “不辜负每一份信任”

  “这些年拆东墙补西墙又借了不少钱,旧债还完了,还有新债。”他翻出小账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200多笔账。“目前还剩下几万元钱,一定要尽快还清所有的债务!”这是这位执着的农民给出的最为庄重的承诺。尽管这些债务还得有些迟了,但看到乡亲们拿到钱,脸上露出微笑之时,陈廷海十分满足和欣慰。
  这些年来,乡亲们的支持是陈廷海最大的安慰。
  杨志群是陈廷海的头号“债主”,这些年累计借款近八万元,作为回报,陈廷海收粮食时都会主动免除杨志群家的运费。然而每次陈廷海卖完货要给杨志群结粮款时,都会被挡回来:“你都这么困难了,这钱你就先拿去周转、还账,我不急着要。”
  这样的信任,又何止一两回。还有一次,陈廷海攒了一万元给村里的杨邦银送去,杨邦银收了钱,却坚持不要利息。他拉着陈廷海的手老泪纵横,“当年要不是你借钱给我看病,我怎么能好?我的命都是你保的。”
  “老陈为人蛮好,生意失败之前,他在我们村算富裕的,但他不嫌弃我们,帮了我们不少,后来他困难了,我们都愿意帮他”“我们村起码有20多户找他借过钱,他从来没有拒绝过”……正是陈廷海早年间的这些善举,才会让这么多乡亲不约而同地选择守护和支持。
  去年秋收过后,陈廷海家13亩地的粮食卖了个好价钱。收到粮款后,他第一时间将最后3笔欠款还给了3位村民,至此,陈廷海将“拆东墙补西墙”的新债也全部还完,当年涉及油菜籽债务的个人欠款全部还清。回家的路上,他和妻子相视一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轻松过,还债的这16年,我不后悔!”
  提及16年不悔的还债路,是否还有遗憾?沉默半晌后,陈廷海开口道,“实话实说,有!”
  儿子陈超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当年,陈超成绩优异,有出国深造的希望,陈廷海夫妻起初还攒了些钱留给陈超。没想到,这场巨大的变故,却改变了陈超的一生。
  但陈超很争气,不仅帮陈廷海还了十多万的债务,还自力更生在大城市站稳脚跟,从不在家人面前叫苦叫难。每年休假回乡,陈超大包小包地搬运礼物,出钱修缮老屋,这让陈廷海夫妻更加惭愧。
  “对我的兄弟姊妹更是还不完的情意。”陈廷海说,当年出了事,兄弟姐妹们火速凑了四万元送来应急。这些年,他们始终不忘给陈廷海送衣物、吃食,即使他们也都生活在困顿之中。
  如果说16年还债路是陈廷海一个人的长征,那么这条长征路上凝结着他全家人无私无畏的支持。
  “我都61岁了,债还没还完,我想我这辈子,是没什么机会报答他们了。”陈廷海搓着手,“我总想着,还债是我一个人的事,我自己苦也就算了,他们不但不怪我,还帮我一起渡过难关,我没法报答,这是我心里最大的遗憾。”
  信义如火苗,一灯燃百炬。陈廷海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其守诺如金的故事温暖了一城人心,也感动了无数网民。在网络留言中,一位网民说,“身为农民的他深知农民挣钱的不易,坚持还债的背后是对‘信义’二字的坚守。”
  还有网友对“债主”们不追不讨的义举大加赞赏:陈廷海践行的是“信”,村民们践行的是“义”,如果村民追债诉讼就可能演变成另一个故事。
  信义无价,人间有爱。宜昌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守护这名信义老农的践信守诺之路。根据陈廷海事迹创作的原创歌曲《信义好人》发布。还有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市民,主动看望陈廷海,并祝愿他早日还清债务,安享晚年。陈廷海先后获得“宜昌楷模”“湖北好人”等荣誉称号。
  如今,还债仍在继续。陈廷海和妻子还需偿还因还债而欠下的银行贷款,但陈廷海坦言已没有了之前的“负疚感”。“还债是自己做的一件很普通的小事,新的一年自己要更努力才行。”他认为,做事也好、做人也罢,讲究诚信是最基本的。
  在陈廷海的眼里,乡亲们的信任大过天,为了这份信任,他也许付出了太多太多。近百万元的债务,16年之久,他硬是用自己的坚持在诚信这张答卷上一笔一画地写出了常人所不可能给出的答案。对于未来,陈廷海说,他将不辜负每一份信任,将诚信践行到底!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