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上交所对外公布新一轮《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相较过往,新一轮行动计划更加强调严监严管,协同推进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同时也更加聚焦投资价值,推动上市公司持续增强投资者回报。
财务造假是资本市场毒瘤,是严重制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顽瘴痼疾。新一轮行动计划聚焦制约当前打假防假工作质效的薄弱环节,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意见,进一步提升财务造假线索发现能力,打通发行审核、持续监管、现场督导、会计监管等环节信息通道。加强科技赋能,用好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严惩财务造假的同时,一体打击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违规减持等行为。
上市公司质量是投资价值的根基,上市公司质量突出体现在给投资者的回报上。三年行动计划紧扣投资价值这一关键,提出推动“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压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主体责任,引导现金分红与回购增持,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和能力。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加强ESG生态体系建设,完善退市实施机制,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
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上市公司监管服务的首要目标。近年来,上交所已先后制定两轮三年行动计划。随着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沪市公司质量整体向好态势更趋明显。
上交所当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的市场结构更“优”。三年来,沪市制造业公司由1237家增长至1469家,市场占比增长2个百分点;科技类公司由483家增长至651家,市场占比增长5个百分点;民营公司由1231家增长至1480家,市场占比增长3个百分点;市值千亿以上公司由86家增长至100家。
再如,企业发展的基本面也更“稳”。稳增长方面,三年来,沪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8.44%和8.87%,其中科创板公司更是达到24.26%和10.19%。稳就业方面,沪市公司提供就业岗位由1709万个增长至1800万个,预计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7亿人。防风险方面,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余额较峰值下降超九成,高比例质押公司数量较峰值下降近八成,风险隐患持续收敛。
上市公司的可投性更“高”。“三投资”理念逐步落地显效,市值千亿以上公司股价三年累计涨幅38%,信息披露工作评价为A的公司,评价区间内股价涨幅15%。回报投资者显著增强,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达5.2万亿,占同期IPO和再融资募资总额的171%,近150家公司连续三年股息率超过3%。
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机构投资者持仓市值由34.33万亿升至39.35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7%。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