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如何推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西部崛起,专家建言——整合创新资源 川渝加紧对未来产业增量布局

发布时间:2023/06/25 |来源:重庆日报

分享到

  连日来,重庆日报推出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双城‘链’事”系列报道,在川渝两地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
  “重庆日报在巴蜀大地上展开‘拉网式’产业链调研,摸准了产业发展‘命门’,切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要害’,极具现实意义和价值。”川渝多位专家表示,从一篇篇行进式报道中深刻感受到川渝两地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备受鼓舞。围绕此次专题报道,专家们结合当前川渝两地产业发展中的短板、痛点,就两地如何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出思考和建议。
  川渝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势在必行
  “川渝两地要素禀赋相似、经济发展阶段相同,在目标市场的选择上具有一致性,在产业布局上具有相互参照和互补共通的大愿景,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是大势所趋。”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席兼首席专家杨继瑞表示,当前两地产业链还存在现代化水平不高、抵御风险韧性不强、区域协作不够紧密等短板,需要携手“闯关”。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是提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力。目前川渝产业链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大多处于制造业链条中低端。”杨继瑞建议,一方面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领军“链主”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另一方面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瞄准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实施“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试点示范。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易淼提出,川渝两地要联手建好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等科技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度高的重大平台;联手做大做强西部金融中心等能够有效促进资金要素汇聚的重大平台,并在土地交易、碳交易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补齐金融资源欠发达的短板;建好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大幅提升产业链的开放能级。
  当前,以未来产业作为突破口优化产业结构,是不少地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新赛道”。
  对此,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劲松建议,川渝两地可围绕大数据、智能化等“风口”,在这些未来产业实施增量布局,下好“先手棋”,培育更多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抱团抢占发展制高点。比如,川渝两地可积极培育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生命科学、元宇宙、前沿新材料、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集群。
  川渝增强产业链韧性是当务之急
  “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反映出区域经济抵抗风险能力的大小。不断推动形成具有自主可控、稳定畅通、安全可靠、抵御冲击的产业链是当务之急。如此一来,将大幅增强川渝产业链发展纵深和回旋空间,增强产业发展接续性和竞争力。”围绕川渝两地产业链供应链如何“强链补链”,易淼给出建议。
  彭劲松分析称,成渝产业链韧性的长板在于工业门类齐全、底蕴深厚、基础良好,但短板也很突出,关键性技术还存在受制于人的情况。比如,重庆传统燃油汽车重点整车企业的车辆控制软件、车载芯片、高端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川渝应加强对重要产业链供应链专用材料的供给,实现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和零部件等的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发展;要提升基础工艺水平,加强先进制造工艺的锤炼,增强产业链供应链产品的可靠性、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要锚定受制于国际市场、国外企业的技术,开展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攻关,消解基础领域弱项,降低重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断链风险。
  川渝强化产业链区域协作是趋势
  “当前对川渝两地而言,不能受限于产业‘同质化竞争’‘资源错配’,必须站高谋远、寻求突破。”杨继瑞认为,目前两地产业链协调发展存在着动力不足、区域合作意识不强、协同发展机制不完善、重大科技设施共享共用程度不高等不足,两地产业创新尚未形成以区域利益作为合作行动最终目的的思路。
  对此,专家们建议,川渝两地要着力推动产业链区域布局优化,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联动——一方面要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链重塑为契机,有效提升重庆、成都两个都市圈强链聚链能力,不断塑造“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都市圈产业分工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落实《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等政策,推动川渝毗邻地区产业链合理布局,促进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建设,强化产业链分工配套和区域协同。
  “两地政府部门可重点梳理川渝产业链政策体系差异,增强政策的有机协同性。”彭劲松称,比如两地可按照成本费用计价“就低不就高”、优惠扶持措施“就高不就低”等原则进行优化,逐步促成两地产业政策不断趋同;鼓励川渝毗邻地区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特色消费品、新材料等产业进行联合招商,建立多样化“飞地”园区,形成利益共享等。
  “以机制创新破解成渝地区改革难题,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川渝高竹新区就是区域协作的‘样板工程’。”杨继瑞表示,近年来川渝高竹新区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方面蹚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接下来,川渝两地应持续探索共建一批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区域发展功能平台,率先在规划统筹、政策协调、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促进两地价值链、产业链实现垂直分工,形成土地、人力、科研等要素共享,实现成本共担、利益共享,以此降低产品成本和研发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关新闻>>>
  共建先进制造业集群
  川渝既要“增量”亦要“提质”
  ——川渝两地经信部门负责人谈产业链合作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川渝两地正携手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两地建设情况如何,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推进举措?
  日前,四川省经信厅厅长翟刚、重庆市经信委主任蓝庆华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川渝“一盘棋”“一条心”,在两地制造业领域已形成协同效应,包括共同部署启动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创新能力提升、数智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优质企业培育等一揽子行动,同时两地先后争取到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地区)等“国字号”项目试点示范。
  “当前川渝共建先进制造业集群,既突出‘增量’又要实现‘提质’。”翟刚认为,川渝制造业整体规模优势日益显现,特别是两地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和工业互联网等优势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同时两地正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将通过增强全产业链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相对完整、安全可靠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蓝庆华表示,建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是川渝的共同使命,推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西部崛起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川渝两地不仅要携手抓产业、建项目、育企业,更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推动产业创新资源整合,联合推广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以此不断提升川渝制造业综合竞争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川渝‘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重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这两个目标任务,苦练‘内功’,加强与四川协同,聚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蓝庆华说,目前重庆产业规模正持续壮大,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成效明显,重庆将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效走深走实。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