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式消费纠纷多发 “信用+监管”破解困境

发布时间:2025/03/03 |来源:信用中国(四川)

分享到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公布去年八大消费投诉热点,预付式消费纠纷位列其中,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暴露了监管的短板。
  预付式消费纠纷多发,消费者面临多重风险。预付式消费中,经营者为提前锁定消费一般会给予消费者一定优惠,吸引消费者提前充值,一旦预付式消费发生店面关门、商家跑路,极易引发群体性纠纷。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主要聚焦在不签署书面合同、经营者虚假承诺、设置不公平格式条款、经营者携款潜逃等四个方面。消协指出,在各种预付式消费问题中,资金安全风险最为突出,特别是每逢年底,经营者跑路现象多发。实践中,经营者随意挪用预付费、拒不退款甚至恶意卷款跑路、职业闭店人等现象屡见不鲜。建议制定相应法律或行政法规,从明确经营者资质要求、规范合同内容、强化履约担保机制、加强预付资金管理、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完善费用退还机制、设立冷静期制度以及建立信用惩戒措施等方面进行规制。对于涉嫌犯罪的行为,应由公安机关及时依法介入,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从而有效遏制此类不法行为的蔓延,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解决预付式消费纠纷的复杂问题中,各地也在不断探索,寻求解决这一难题的方式,而“信用+监管”正逐渐成为一把关键的“钥匙”。例如济南近日上线的“预付宝”平台,创新“信托式”监管模式,将消费者预付资金100%存入银行信托监管账户,实现资金的实时监控与全程追溯,确保资金安全。这种监管模式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托底”保障,也为商家提供了融资支持。这种机制不仅有效约束经营者的不良行为,还引导整个市场形成诚信经营的良好风气。同时,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也可以通过查询经营者的信用记录,选择信用良好的商家,进一步降低风险。这种信用监管模式,无疑为预付式消费市场注入了一剂“稳定剂”,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