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达州市市场监管局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靶向,坚持信用“监管+服务”双轮驱动,持续推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进一步发挥信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打造以“信用”为内核的增长引擎,助推高质量发展。
应势而为 构建“新”格局激活“信用”之源
近年来,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信用提升行动为抓手,“线上+线下”开展信用培育。深入企业召开一线党组会,宣贯《四川省社会信用条例》;搭建“政企平台”,开展网络直播政策集中宣讲,对相关政策进行双向互动和在线答疑;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走企入店送政策、送服务;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支持经营主体就产品或服务标准、质量、守法经营、信用修复等主动向社会公开承诺或自我声明。
以民生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为靶向,以实地考察、专题座谈、随机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印发《市场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方案》,“一对一”“点对点”赴各区县开展集中指导。梳理企业高频违法事项,编制信用合规清单,拟订信用合规制度供企业参照使用;加快信用体系培育,稳步推动信用规则、管理、标准与重点领域深度融合等制度建设;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化自身信用建设,有效规避失信风险,提升主动合规能力。
建立“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等信用修复服务机制,让“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跑路”,足不出户即可办成信用修复;联合市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达州分行等单位成立“企业信用服务”一站式服务窗口,并正式入驻“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集成式、拓展式开展信用修复服务、信用贷款服务、信用增值服务,让“企业进一次门、办N件事”;打造“1+8+N”年报服务体系,在全市N个市场监管所设立“年报专席”,将年报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实现年报“方便报”“就近报”,切实为全市经营主体站好岗、服好务。
顺势而动 布局“新”监管把牢“信用”之舵
对各类涉企信息进行汇聚整合、关联分析和数据挖掘。坚持经营主体“做承诺”“重教育”“用报告”,前移监管关口,建立风险预判预警机制,抓早抓小苗头性和跨行业跨区域风险防范,筑牢事前监管“防火墙”;构建企业分类指标体系,科学赋予指标权重,将全市企业按照信用状况分为ABCD四类,并实现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融合,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夯实事中监管“压舱石”。突出失信联合惩戒,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强大氛围,念好事后监管“紧箍咒”。
针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运用创新监管理念,将信用分类结果和信用合规建设工作互促共融,探索建立“标注”“标识”机制,把相关经营主体纳入“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动态调整监管政策和措施,给予一定时间的“观察期”,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监管困局,在创新与监管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更好维护市场稳定和发展。
积极探索市场监管领域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更多新举措,做到执法有据、宽严相济、法理相融,切实保护企业不因“小错”影响生存和发展,2022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实施“首违不罚”案件近百件,为市场主体营造宽松和谐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乘势而上 谋划“新”作为集聚“信用”之能
信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同时,拓展信用正向激励机制,将企业信用在政府采购、银行贷款授信、政策奖励等方面予以关联融合,作为前置重要参考因素,对信用好的企业,予以政策倾斜,提供“绿色通道”“优先办”等便利措施,同时多渠道提供信用增值服务,推进银企高效对接,截至目前,在天府信用通平台(“信易贷”平台)累计注册20072户,实现融资4889笔,金额756.38亿元,切实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
加强信用信息资源归集整合,在权益保障、商业谈判、经济洽谈中发挥信用基础性、制度性功能;深入推进社会共治共享,深入推进“信用+”应用,打造“信用+审批、信用+消费、信用+商务合作、信用+街道建设、信用+商圈建设”等多场景应用,成功创建大竹县月华镇等10个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和“罗浮·星光里”食品安全示范街。
信用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改善和发展信用建设,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紧密结合,打造信用“底部支撑+高端引领”的新发展格局体系,助力“放心舒心消费城市”“食品安全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经济社会创建工作,助力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