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3/11/27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文化企业是文化市场的经营主体,也是支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核心力量。今年前三季度,全国7.2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619亿元,同比增长7.7%,利润总额达到7508亿元,同比增长31.4%。在消费需求收缩、发展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下,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和较高利润,来之不易。这其中,既有我国经济恢复向好、各项文化产业政策显效发力的原因,更有广大文化企业承压前行、主动应变求新的不懈努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文化企业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生产出大量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优秀文化产品,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超过7万家,自2019年以来累计新增1.6万家,再加上未纳入统计、数量庞大的中小微文化企业,我国文化经营主体规模持续壮大,构筑起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战略基石。
  当前,全球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文化产业数智化、融合化、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强,文化消费正加速向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转型升级。面对新形势、着眼新需求,我国文化企业在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还需各方力量强化引导与扶持,赋能文化企业发展。
  引导企业增强使命感。文化企业肩负着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任。独特的行业属性,决定了企业必须自觉思考“国之大者”,主动成为优质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主流价值观念的宣扬者和现代文明的建设者。
  鼓励企业融合创新。加快运用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打造基于技术逻辑的文化新业态。要以全球性、前瞻性和战略性视野,谋划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元宇宙等具有万亿级市场潜力的新赛道,培育出更多新的文化“独角兽”企业。同时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商业、装备制造等领域,以及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融合,为文化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支持扩展消费市场。重视研究不同人群的消费特点与需求,创新文化消费的场景、内容、模式与热点,推动线下和线上消费市场互联互促,更精准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文化需求。搭建国际文化贸易平台,引导企业树立国际化意识,借鉴迪士尼、网飞、贝塔斯曼等企业国际化经验,创造基于全球市场的文化产品,扩大产品的消费者基数,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
  推动构建梯队体系。开展新型文化企业培育计划,建立覆盖领军型、成长型、初创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体系。鼓励文化领域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重点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文化旗舰企业,彰显文化领域的中国力量。通过精准扶持和助推计划,引导中小微文化企业走向“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为我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培育一支庞大的生力军。
  营造优质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减少对文化企业发展不应有的约束,为创新创意创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加快发展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完善土地、税收、投融资、国际贸易等政策促进体系,以及版权、专利等法律保护体系,为文化企业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