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勉:不取赠金 清正廉洁

发布时间:2022/09/22 |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

  李勉(717—788年)字玄卿,是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郑王李元懿的曾孙,其父李择言曾历任刺史,为官以认真干练著称。李勉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他为官清廉,不阿权贵,颇有政绩,历任地方和朝廷大员,官至德宗朝宰相,封汧国公。他从小勤读经史,并立志按照古代圣贤的要求去做,逐渐养成了清峻沉静、儒雅诚信的君子风度。他年轻时家道中落,生活贫困,但他诚信自律,决不贪取身外之财。
  据《唐语林》卷一记载,天宝年间,李勉客居梁、宋,住在河南宋州(今河南商丘市)的一家旅店里,遇到一位准备赴长安赶考的书生,两人一见如故,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成了好朋友。但不到十来天,这位书生突然患病而卧床不起,李勉连忙为他请来郎中,并帮他煎汤熬药,须臾不离。可是一连几天病情不见好转,反而逐渐恶化。这位书生对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市),本来打算到长安去应试求官,没想到在此处得了重病,眼看就不行了,这大概是命吧。”于是让李勉帮忙取过行囊,从中掏出一个布袋递给李勉说道:“这些日子多亏你无微不至的照顾,这里有一百两金子,本是赶考用的盘缠,现在用不着了。我死后,麻烦你用些许金子置办棺木,将我安葬,其余的都奉送给你,算是我的一点心意。”李勉说:“你我倾盖如故,为兄弟料理后事责无旁贷,只是剩余的金子我不能要。”书生说:“请千万要收下,不然我到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宁的。”李勉为了使书生安心,暂时答应收下金子。第二天书生去世后,李勉遵照其遗愿,买来棺木,尽心为他料理了后事。剩下的许多金子,李勉分文未取,而是仔细包好,悄悄埋在了棺木下面。
  几年之后,李勉做了开封县尉。这时,那位书生的兄弟因哥哥出外游学,数载杳无音讯,就从洪州开了证明,一路寻找哥哥的下落。当寻到宋州后,才知道哥哥已死,主持丧事的就是李勉。于是又赶到开封,打听哥哥的葬处,并询问金子的下落。李勉连忙请了假,带书生的兄弟来到他哥哥下葬的墓地,让人小心翼翼地移出棺木,当埋在下面的金子拿出来时,旁观的人既好奇又吃惊。了解到金子的来历后,大家都被李勉这种诚实守信、不贪财物的高尚品行深深感动。
  后来李勉在数十年的仕宦生涯中,始终奉行廉洁自律、诚信自守的原则,深受朝廷的器重和百姓的爱戴。他在做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时,为官廉洁,不向西南夷商船额外加征赋税,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海外贸易。而他却自奉节俭,生活用具和车马没有任何增添。唐代大凡在岭南为官者,离任之际总要带些当地特产,李勉却在途经石门驿时,检查家人所携带的行李,把搜出的岭南特产和象牙、犀牛角等统统抛入了江中。百姓们深深为他的廉洁自律所感动,认为他可与玄宗时期的清廉名臣宋璟、卢奂相媲美,向朝廷请求为李勉立碑表彰。唐代宗批准了吏民的请求。
  李勉性情坦率简易,素淡清廉,为官四朝,位居将相前后二十余年,一生所得俸禄多半接济了亲朋,尽力供养两位守寡的姐姐及其家人,到他身殁之日,家无余财,连丧葬费都是朝廷特赐的。因此新、旧《唐书》均称赞李勉为宗室大臣的楷模。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