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诚信示范试点建设加速推进

发布时间:2023/06/25 |来源:新华信用

分享到

  发布诚信建设示范区试点方案、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为诚信企业营造“无事不扰”的生产经营环境……为全面服务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建设和自贸区提升战略,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诚信建设示范区正进入加速推进阶段。
  创新性制度供给,为上海保税区域诚信示范试点建设赋能
  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是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启航地,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的策源地,背靠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上海港、全球货邮吞吐量第四的浦东国际机场和中国经济极具活力的地区——长三角,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业务功能最丰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在全国160余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商品销售额最大、税收最多、投资企业数量最多、进出口规模最大。据了解,保税区域率先在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形成了3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从外商独资贸易公司“一号批复”到中国首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一批中国首创性项目陆续落地。
  作为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自贸区在深入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多元化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信用协同监管和分类监管,在“管得住”的同时更加“放得开”,提升监管资源配置效能。
  2022年底,上海市社会信用建设办公室和上海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印发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域诚信建设示范区试点方案》,作为中国首个在特殊监管区域打造的诚信建设示范区试点建设方案,该方案既是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又是上海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新形势下深化本市信用建设的一项创新性制度供给。
  依托“三网协同监管”优势,为诚信企业提供“无事不扰”环境
  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诚信建设示范区将在已有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有形物理围网、全生命周期信息围网、分类精准信用围网的“三网协同监管”优势,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围绕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紧密衔接,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对诚信示范企业在货物进出口、出口退税、境外投资备案、人员出入境管理、质量认证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为诚信企业营造“无事不扰”的生产经营环境。
  目前,区域内各职能部门集合了67条跨部门联合激励措施,可简单归纳为“批得快、查得少、给政策、给资源、给荣誉、助成长”。其中,在区域投资管理、规划建设管理、环保水务管理、土地供应、财政资金扶持、荣誉资格评选等领域,新增16条便利支持措施。为诚信企业打造系统化的、高度集成的政策池,将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组合应用政策,从而发挥“1+1>2”的叠加效应,有效提升诚信示范企业获得感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开展信用应用创新探索,为特殊监管区域提供经验借鉴
  《试点方案》的制定结合了自贸试验区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区域功能管理特点,考虑在产业集群发展、管理模式创新、风险防控处置等方面,开展信用应用创新探索,让企业享受更多的信用红利。
  据介绍,《试点方案》创新举措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探索开展产业链供应链信用培育模式。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开展诚信示范企业培育,促进链上企业提升信用管理水平,降低全产业链综合成本。二是探索形成央地协同的信用管理方式。通过优化保税区域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数字化支撑,推进多部门间系统的有效对接,实现信用数据和信用应用结果共享,进一步扩大诚信示范企业信用激励措施的覆盖面。三是探索建立信用风险预判预警机制。在重点监管领域,积极应用信用报告和信用风险预警,对跨行业跨区域风险,主动监测和识别。
  本次试点的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都是上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为上海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开展诚信建设示范区试点,探索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是对标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此外,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同时拥有自贸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双重属性,可为上海全市乃至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韩校)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