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融入新发展格局

发布时间:2024/03/13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各地区需将自身发展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使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更广、成色更足。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与此同时,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将不断释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内大循环是新发展格局的主体,对于形成内生发展动力、掌握发展主动权意义重大。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需要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基础支撑,消除区域壁垒,强化各地区协同联动,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区域经济及资源要素的良性循环。同时,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也能为各地区锻造发展新优势、构筑发展新动能提供机遇。各地区找准自身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将自身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既能在更大范围整合资源,在国内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又能加强区域协作、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推动区域发展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各个区域的比较优势是主攻方向。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在资源禀赋、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既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来谋篇布局,又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区域、城市和乡村承担的主体功能不同。各地需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找准主体功能定位,在制定发展战略过程中明确方向,协同走出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既要在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统筹安排下,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又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独特作用,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确、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推动区域发展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发力。
  一是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我国区域政策实施的一个重点就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但依然面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诸多难点堵点。对此,一方面要把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则立起来,研究制定相关标准指引,加快推动社会信用建设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强化政府制定标准管理,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另一方面要加强反垄断、公平竞争审查等刚性约束,督促各地方严格贯彻落实相关规定,加强对存量政策的清理,持续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做法。
  二是把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到区域经济布局中。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推动各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农产品供给与保障、生态产品供给、生态安全等领域承担与其区情相一致的主体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在优化开发区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重点开发区域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切实把经济发展优势区域打造成为带动其他区域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从主体功能维度看,农产品主产区要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建设,保障农产品供给;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能源资源富集区要提升资源就地加工转化能力,加强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建设,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三是联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各地区应立足本地比较优势,携手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抓住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带来的新机遇,明确体现本地比较优势的发展定位与思路,借助其他区域的优势弥补自身发展短板。东部地区要发挥创新要素集聚等优势,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能级;中部地区要发挥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以及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产业优势;西部地区要发挥能源丰富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地区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同时,重点实施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培育壮大引领周边发展的动力源,全面畅通城乡循环、区域循环,以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四是建立健全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构建促进协调发展的激励机制,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对特殊类型地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构建起权责清晰、财力协调、标准合理、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加快建立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研究建立区域合作利益分享机制,鼓励区域间共建产业园区;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畅通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区域间流动的渠道。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