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易+”应用典型案例二十一】以信用“小社区”建设推动基层治理“大发展”

发布时间:2023/10/24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东河街道建国北路社区

分享到

以信用“小社区”建设推动基层治理“大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中办发〔2022〕2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98号)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诚信美德,哈密市以提高个人诚信意识为基础,以推进城乡社区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以促进社区基层治理、精神文明、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能力提升为目标,开展信用示范社区试点建设,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信用+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营造“人人讲诚信、事事守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基本情况

  东河街道建国北路社区,位于哈密市伊州区建国北路69号,下辖17个老旧小区,共有居民3047户、7685人。部分单位家属院随着机构改革、单位改制等已成为“无主体小区”,且房屋交易、转租频繁,居民流动性较大,辖区宠物扰民、车辆乱停、占道经营、破坏环境、私搭乱建等现象经常发生,造成居民纠纷频发,给社区基层治理带来巨大压力。

  为强化基层治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2022年3月,哈密市将伊州区建国北路社区作为哈密市首个“信用+社区”试点单位,通过试点开展党建引领下的“信用+教育”“信用+物业管理”“信用+医疗服务”“信用+居民自治”“信用+文化宣传”等一系列“信用+”应用,探索将社区基层治理体系与居民个人诚信有机结合,将广大居民自觉履行诚信主体责任、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行为转化为信用积分(蜜瓜分),将信用积分激励措施应用到居民生产生活当中,充分释放信用红利,从而激发居民自发参与社区信用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集全社区之力共建和谐美好社区,达到“居民行动自觉加重,社区基层治理减负”效果,形成“信用+社区+治理”社区管理新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社区信用治理机构。设立社区诚信办公室和居民公约监督办公室,建立起“三层”“五级”“一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即由社区党委领导、社区诚信办公室落实、居民公约监督办公室监督的“三层管理体系”;由社区诚信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诚信办公室负责人、诚信建设专员和居民诚信倡导员组成的“五级管理架构”;结合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由“网格长”“网格员”作为居民诚信倡导员发挥基层“细胞”作用,形成“上下一条线、横向构成面”的诚信社区建设综合监督体系。广大居民在居民公约监督办公室指导监督下,有效履行居民公约、保障合法权益、公平公正享受信用红利,为深入推进诚信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诚信社区建设组织构架进一步完善。

  (二)健全社区信用治理制度体系。在哈密市诚信体系建设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完善了《居民公约》《居民履行公约协议书》《东河路街道建国北路社区信用积分管理制度》《东河路街道建国北路社区积分管理认定流程》《东河路街道建国北路社区各信用行为认定(记录)台账(试行)》以及信用红利享受方案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进一步织密诚信社区建设制度网络,从而确保诚信社区建设落地、落实、落细,使广大居民能够实实在在享受到信用红利。目前,主动签订《居民公约协议书》的居民已经达到3000多户,涉及居民7500多人,充分调动起居民主动守信的积极性,为推进信用社区提质增效提供了制度保障,诚信社区建设群众基础进一步夯实。

  (三)完善社区信用治理平台建设。为提升社区信用体系建设成果转化效率,公平、公正、公开提升居民享用信用红利便捷度,依托哈密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出社区信用平台、信用哈密APP及微信小程序3种媒介,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信用建案、全流程信用监管、信用红利“免审既享”等服务,实现不见面电子化“信用画像”,并将“信用画像”直观反映在居民信用积分上。有效实现了为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减负增效,更好的形成了“信用+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基层智治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高效运行社区信用治理机制。制定并落实《建国北路诚信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以小区为单位,充分发动社区分片包干干部、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党员等力量,组建起17个议事小组,开展信用体系政策宣传、居民走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纠治不文明行为等工作。每一名议事小组成员就是一个诚信倡导“细胞”,在群众当中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深化诚信宣传;更是一枚诚信“探针”,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制止、纠正失信行为,扎实构筑信用+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夯实诚信社区建设基础。今年以来,17个议事小组共开展诚信社区“微宣传”400余场次,纠正不文明行为9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7件次,清理非法占道行为13起,风清气正的社区环境整治成效明显。通过诚信议事小组发挥前端“触角”作用,居民矛盾纠纷、不文明行为发生率环比减少50%以上,社区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强化。

  (五)实行多元化信用修复辅助治理。根据《东河路街道建国北路社区信用积分管理制度》,居民个人信用积分以“密瓜分”命名,初始分值1000分,分四个等级(A、B、C、D)8个层次(AAA、AA、A+、A、A-、B、C、D)。对居民的“蜜瓜分”实行动态管理,居民轻微失信行为造成的信用积分流失,可按照社区制定失信修复方案进行修复。在信用修复中,失信人员只需在社区领取信用修复任务,按照修复标准开展诚信社区宣传、义工服务、参加全民公益日活动等,即可恢复轻微失信流失的个人信用积分。通过个人信用积分动态管理和信用修复工程,既能营造社区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有助于提高个人守信意识,实现居民诚信体系建设由被动推进向居民主动参与的转变,居民珍惜信用意识越来越强烈,诚信社区建设根基进一步筑牢。

  (六)拓展社区信用治理措施应用。结合社区特点,根据居民个人信用积分等级情况,以个人信用积分——“蜜瓜分”为依据,积极探索拓展个人信用奖惩应用:对信用等级A+(高于1100分)以上的居民,从购物、图书借阅、文化旅游等方面给予“信易惠”“信易阅”“信易游”等便利措施激励;对信用等级D(低于499分)将进行反向联合惩戒,暂停其便利化服务供给,待其信用修复后方可恢复。目前已有7家超市、餐饮、图书馆、旅游景点、健身房等加入诚信奖惩服务供给队伍;先后对辖区涌现出的25名信用积分A+级以上的诚信居民、4家诚信商户、2名政务诚信之星颁发荣誉证书并进行表彰奖励;另对约谈、批评无果者,纳入到社区信用平台扣除个人信用积分2人次。通过实行信用奖惩应用,居民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诚信社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七)强化社区信用治理宣传推广。为更好的实现“信用+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让居民人人积极主动参与进来,社区先后开展7场以信用为主题的专题宣传活动,并将每月19日作为社区信用宣传日,同时在社区举办的各类活动中必讲诚信,抓住一切机会宣传诚信体系建设,先后发布居民诚信倡议书宣传页1200余份、社区居民信用手册6000余册,保证诚信建设知晓率达到居民全覆盖,诚信社区建设知晓率进一步提升。

  三、成效经验

  (一)基层治理新模式有效形成。通过一年半的“信用+社区”实践,社区不文明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基层治理痛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居民法治意识、诚信意识、个人素养进一步提高,民风民俗得到进一步净化。目前,通过信用积分修复,社区居民个人信用积分普遍达到A级水平,社区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效果进一步显现。

  (二)“文化润疆”进一步落实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当中。通过信用社区建设,广大居民学法尊法守法意识进一步提升,诚信践诺成为社会新风尚,传统美德、社会道德成为居民生活的追求,“知礼”“懂礼”“用礼”的传统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逐渐形成居民参与社会生活法为“底”、德为“纲”、礼为“本”的社区新型价值观,风清气正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文化润疆”得到有效落实。

  (三)信用红利得到进一步释放。通过信用积分奖惩机制的实施,居民“诚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居民主动融入诚信社区建设当中,主动思考、主动谋划诚信社区建设好建议、好方法,为诚信社区建言献策,诚信社区建设载体逐渐丰富,信用红利释放效果越来越明显。

  四、下一步计划

  目前,哈密市“信用+社区”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具备向周边社区延伸条件。下一步,哈密市将进一步深入研究,科学推进,在伊州区5个街道办事处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同步在巴里坤县、伊吾县开展“信用+社区”试点工作。通过试点,积极探索更多“信用+社区”在促进基层治理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让“信用+社区”成为促进全市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综合提升的有效着力点和落脚点。

  同时,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署,锚定自治区党委赋予哈密“一标杆两典范”定位要求,系统谋划、整体定位、一体推进。深化推进诚信哈密建设,以试点深化豫、哈两地诚信社区互动交流为抓手,探索推进“信用+援疆”的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用足用好援疆资源,搭建“援疆省市+受援地”信用共建桥梁,进行“信用+应用”跨省互认互信,推进两地信用成果互惠互利,探索通过两地信用体系在个人消费、通商贸易、社会治理等方面新应用,以信用为契机推进两地营商环境共同优化,促进两地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共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当中。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