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四川七月热点回顾

发布时间:2023/08/03 |来源:信用中国(四川)

分享到

  《四川省社会信用条例》正式出台 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7月25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四川省社会信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首部综合性、基础性地方性法规,标志着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条例》包括总则、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社会信用信息管理、社会信用信息应用、信用主体权益保障、信用服务业规范与发展、法律责任、附则,共八章66条。

  《条例》的出台,对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列决策部署,规范我省社会信用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社会治理,提高政府监管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性工作,《条例》构建了我省社会信用的基本规则,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对全省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社会信用信息管理、社会信用信息应用、信用主体权益保障、信用服务业发展等作出规范。


  《四川省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细目(2023年版)》印发实施 着力构建全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应用新格局

  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数据中心联合印发了《四川省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细目(2023年版)》,《细目》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2022年版)>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2年版)>的通知》,结合四川实际,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单位)意见后编制而成。旨在规范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健全数据目录管理机制,提高全省信用信息跨部门、跨地区共享应用水平。

  《细目》规范界定了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除法律、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另有规定外,公共管理机构不得将本目录以外的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公共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需要在本细目所列范围之外采集的信息,不得作为公共信用信息使用。公共管理机构以外的组织依法采集信用信息的范围,不受本细目限制。

  《细目》共涉及51家省直部门(有关单位)、55类数据、518个公共信用事项,主要要素包括责任单位、信用事项、数据字段、信息类别、公开属性、共享范围、主体性质、对应权力类别、更新频率、共享模式、共享方式。《细目》原则上按年度更新。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对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作出新的规定的,从其规定。


  川渝联手创新行动方案 推进跨区域信用监管体系建设

  日前,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共同出台《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深化改革创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共计24条举措。在高标准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方案》对信用工作提出要求。

  《方案》明确推进跨区域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推动信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示范区先行先试,打通企业主体信用信息数据,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健全跨区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信用付”“亲情付”在绵阳上线 覆盖全年龄段人群

  7月7日,绵阳市涪城区“信用就医”服务正式上线,并在全省率先推出“亲情付”,切实提高群众就医便捷度、医疗服务效率和群众获得感。

  “信用就医”服务采取“政府+医疗机构+银行”联动方式,以门急诊场景为主,可签约用户覆盖年满18岁且在绵阳正常缴纳社保的居民。成功开通这项服务后,将由金融机构授予不低于3000元的门诊信用就医额度,居民在医疗机构进行诊疗、检查、取药等就诊环节时,选择“信用就医”支付,系统会自动扣款,省去到人工窗口排队缴费的时间。

  此次涪城区在“信用就医”系统功能上还进一步拓展“亲情付”,将“信用就医”服务人群覆盖到0-18岁的未成年人、60岁以上老人,实现全年龄段人群全覆盖。“亲情付”可以帮助所有年龄段的患者实现免预交充值、自费部分免现场结算,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待遇,减少患者就医过程的来回奔波,且能离院结算,提高就诊效率。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可共享其父母的信用就医额度,父母承担其信用就医费用的还款义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由其成年子女自愿签约,承担其信用就医费用的还款义务。


  巴中市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纳入信用管理 明确医保信用评价等级划分

  日前,巴中市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巴中市医疗保障基金使用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自7月1日起施行,将医疗保障基金纳入信用管理,坚决守住医疗保障基金安全底线。

  按照《实施细则》,市医疗保障局建立医疗保障基金使用信用档案,定期对全市信用主体开展评价工作,并依据评价结果确定其医疗保障基金使用信用等级,实施信用监管、信用奖惩,以规范信用主体使用医疗保障基金行为的管理活动。信用主体包括全市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定点医药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医师、护士、药师及医技人员)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医保信用等级从高到低分为信用优秀、信用良好、信用关注、一般失信、严重失信五级。

  同时,《实施细则》明确,参保人员以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为目的,存在将本人的医疗保障凭证交由他人冒名使用;重复享受医疗保障待遇,逾期不退回,造成基金损失的;利用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转卖药品,接受返还现金、实物或者获得其他非法利益等行为的,暂停其医疗费用联网结算3个月至12个月,并下调信用等级为严重失信。


  成都武侯区:创新“管家式”信用修复服务 助力企业盘活信用资产

  成都市武侯区创新打造税务“管家式”信用修复服务,利用传统方式与大数据相结合,将信用修复服务模式从“申请—办理”升级到“预先提醒—专业辅导—提速办理”,将被动为纳税人“解决”信用诉求转化为主动替纳税人“预判”和“满足”修复需求,帮助企业充分享受信用修复政策、盘活信用资产,为区域营商环境厚植诚信沃土。

  一是精准推送提示信息。借助税收大数据,建立“信用修复预提醒”机制,筛选分析存在纳税信用修复潜在需求的纳税人,通过互动平台分类别点对点推送适用情形的信用修复提醒。在纳税人办理可修复业务时同步发放《纳税信用修复提示卡》,引导纳税人及时提起修复申请,并由纳税信用专员全程跟进辅导纳税人开展信用修复。二是专班审核提升质效。组建“信用管家”团队,在全省率先设立动态管理专岗集中办理,全面提升信用修复办理速度和审核质效,提供“网上办”、“容缺办”和“加速办”,远程辅导将“少跑路”升级为“不跑路”,将信用修复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5日内,对于需求特别紧急的纳税人,充分运用部门联动机制“加速办”,提速至1日内完成。三是多维宣传提高意识。通过座谈会、电话走访、涉税服务机构等渠道,了解企业在纳税信用方面的诉求,开展线上线下信用专题培训,引导纳税人关注信用,设立信用修复咨询专岗,引导纳税人纠正失信行为,辅导纳税人申请信用修复。四是深入推进银税互动。开辟“银税互动体验专区”,给修复后优良信用纳税人提供银税互动、留抵退税等正向激励,与各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助力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缓解企业的资金需求。


  成都市金堂县“先学后付”积极探索校外培训信用监管新模式

  在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市教育局的指导下,金堂县在全国率先启动“先学后付”改革试点,实施校外培训机构“先服务后付费”新模式。目前,全县学科类培训机构100%参与了“先学后付”模式。此项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校外培训市场的全面规范和整体优化,是全国首个基于微信支付分且有资金兜底的信用监管新模式,被评为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

  一是依托管理平台,上线支付新模式。完善“监管平台”功能,在原有“预付费全额付款”之外,新增“先学后付”支付选项。两项支付模式选项的同时推出,如同“双保险”,从根本上清除培训机构“退费难”和“卷钱跑路”等风险。二是用好信用积分,增加监管新途径。结合当前信用消费发展趋势,平台率先将微信支付分功能与教培行业相结合,由微信平台提供信用担保、平台提供课时资金担保。微信支付分满600分以上的家长可0元开启“先学后付”模式,即先享受学习服务后,再进行学费支付。三是强化风险预控,健全监管新机制。开通“先学后付”服务的培训机构需经过微信支付分的申请审核,平台将强化风险识别和预警管理。平台新增评分功能进一步规范课程学习与反馈链路,家长根据学习成果、服务质量评价打分。四是促进良性竞争,开创监管新举措。把主动权交到学员手里,得到了满意的学习效果再交学费,免除机构中途随意变更课程内容、更换教员和培训场所等为家长带来不便所产生的纠纷,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校外培训机构优化课程建设和服务质量,主动加强品牌建设。


  自贡自流井:“三个一”模式助推电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自贡市自流井区西南国际陆港市场监管派驻站自成立以来,着力构建新型网络市场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和服务相互协调促进,以打造一个示范点、织密一张信用网、链接一条管控链的“三个一”模式,助推电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一是做好靠前服务,打造一个“示范点”。实施重点电商企业帮扶工程,选取1家成长型和规模型电商主体实施重点帮扶,在政策法规、质量标准、商标广告、品牌发展以及营销模式等方面“一对一”结对帮扶,打造一个让消费者“放心网购”的示范点。二是做好信用分级,织密一张“信用网”。加强电商企业信用分级建设,结合电商产业的特点和实际,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12户电商主体进行信用风险分类,以信用增信市场主体、赋能网络市场监管。三是做好靶向监测,链接一条“管控链”。线下以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网络经营单位为重点场所,以产品检测报告、购销台账、进货票据等为检查重点,严厉查处经营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线上重点检查入驻电子商务平台的经营者是否进行实名登记,是否在经营主页面全面、准确公示产品信息等。


  达州渠县: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达州市渠县中滩镇天山村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是“全国文明村镇”。近年来,人行渠县支行指导天山村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坚持把做好小额信贷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号金融工程”,聚焦支持脱贫户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引进致富带头人种植果树、蔬菜,养殖水产,助力乡村振兴。

  中滩镇将村(社区)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以天山村作为优先试点,积极发动政府和金融机构力量,推出信用积分评价体系,成立信用积分评价小组,制定信用评价加减分细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信用超市等平台,创新推进“信用+治理”工作,将信用积分奖励、信用积分兑换等元素广泛融入到文明建设、移风易俗、邻里和睦、美丽家园等各个环节。

  天山村“青青草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养殖鲈鱼240亩,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将品牌做大做强,天山村对产品的标准化创建及销售等实行动态监测,同时运营企业通过“抖音”直播适时公布产品信息,确保产品信息全透明呈现,源头可溯、真伪可查。“信用+金融”“信用+治理”“信用+品牌”正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