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全面推行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

发布时间:2023/08/09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在入职新单位、申请重要荣誉、服兵役等各类场景,常会用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市民只需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公安民警审核后就会开具。

  但对企业而言,这类证明开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上海某生物医药公司有近20家分公司、子公司,在申报上市过程中,要为本公司和所有分公司、子公司、控股法人股东开具有无违法情况的证明。每家公司都要分别去注册地的市场监管、税务、公积金、社保、环保、消防、卫生健康等十余个单位办理。“我们2020年开始准备材料,安排三个人跑了好几个月,才基本开全了证明,有200多份。”该公司负责人金先生表示。

  今年3月1日起,上海市全面推行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企业不用再为东奔西跑开证明而苦恼了。这家生物医药公司就是受益者:上海专用信用报告上线第一天,公司就组织了试用,几分钟就成功开具了一家子公司的专用信用报告。一份报告替代以往一摞证明,大大方便了企业,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从“四处求告、求而不得、多次往返”,到“零跑动、自行办、立等可取”,这项举措真正解决了企业的急难愁盼。

  企业证明为啥难开

  静安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工作人员赵翀阳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拟上市企业。他发现,这类企业经常不知道如何联系相关行政机关开具有无违法记录证明,不同行政机关开具的证明也没有统一的模板或格式,双方的沟通经常事倍功半。“企业需要证明,但行政机关没有法定义务要开具证明,有时也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开,说起来双方都没错。”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企业除了上市需要证明外,在并购重组、发行债券、信贷融资、参与招投标、申请荣誉等众多场景中也常用到有无违法记录证明。但这类证明甚至连一个规范的名称都没有,更别提统一开具要求、统一证明格式了。很多企业称这类证明为“合规证明”,也有人将它叫作“无违法证明”“无违法行为证明”“无违法记录证明”“行政合规证明”等,还有的企业会用“完税证明”“公积金缴存证明”来充作税务、公积金领域没有违法情况的证明。

  “有时一份证明始终开不出来,企业上市就可能受影响。”赵翀阳说,还有一个现实问题,企业上市周期一般都比较长,每更新一次报告期,企业自身及子公司、分公司、法人类控股股东等的所有证明就得全部重新开一遍,所以开证明总量经常会达到上百个。在一次政府组织的企业座谈中,金先生将开证明繁、难、慢、多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市司法局随即开展了调研。“我们调研了企业、券商、律所、银行等,发现这个问题国内普遍存在,确实阻碍了企业发展。”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言浩说,“关于企业有没有违法的情况,企业不能自证,第三方机构无权证明,只能由行政机关出证。但行政机关大多认为‘证明企业在本领域有无违法情况’不是自身法定义务,也担忧万一企业有违法行为未被发现,自己开了证明会承担责任,况且如何开证明也没有制度,不能随意办理。”

  企业开证明要协调的行政机关太多,为此想尽了各种办法,有的企业甚至采取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等方式,仅是为了证明自身没有违法情况。对少数提供开证明服务的行政机关来说,企业的证明需求量太大,比如某执法领域一年要开具3000余件证明,平均每个工作日要开14件,工作负担比较重,也觉得这是“烫手山芋”。

  归集数据难在哪里

  通过收集、研究企业开出的大量证明,市司法局发现,这类证明的实质是“出证的行政机关是否查见该企业违法记录的证明”。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分散在各级、各领域行政机关的企业违法记录信息,集中便捷提供给企业。

  但这并非易事,需要解决违法记录是哪些、如何汇集,怎么保障数据全量准确及时,如何从数据库中调取违法记录并集中、便捷提供给企业,数据有瑕疵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企业的违法记录信息在哪里?

  虽然各级、各领域执法单位有企业违法记录信息,但从零开始开发系统、再汇聚信息显然不现实。“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多年,基本全面归集了各领域行政处罚信息,这是企业违法记录的主要组成部分。”市司法局行政协调监督处处长于晓琼说,以此为基础,将企业的其他违法记录信息也归集进来,就可以形成大数据库,支撑专用信用报告生成。此前,浦东新区已探索用企业信用报告替代证明,让很多企业受益。

  不过,要在更高的层面形成“大数据库”,并实现分领域精准、快捷调用,实践中还有难度。一是有些单位还未归集数据;二是已有数据没有按领域分类,无法满足企业分领域开具证明的需要。

  为了全量归集数据,上海建立了全市数据归集责任体系。为了保证数据分门别类、精细存放、快速调用,在全市“大数据库”里,每个执法单位都有一个“房间”,每个“房间”里有很多个“抽屉”,每个“抽屉”里存放着一种违法行为的记录,该单位查处过的这种违法行为的所有记录都存储在“抽屉”里,同时每个“抽屉”都标明所属的行政管理领域。各单位要根据自身职权管理好自己的“房间”和“抽屉”,源源不断地向“抽屉”里归集违法记录信息。

  以浦东城管执法局为例,它跟其他区城管执法局都不同,除了城管领域的处罚权外,它还集中了浦东新区生态环境、水务等其他7个领域的部分处罚权。它的数据归集就要厘清全部职权、分领域归集。为此,市司法局和浦东城管执法局开了多次会,将对浦东城管执法局的八大执法领域、1000多项处罚事项条分缕析,最终实现了分领域归集数据。

  2023年2月,上海出台了《关于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的实施方案》。以往没有规范名称的证明,现在首次界定为“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当市场主体需要证明自身有无违法记录情况时,均可用专用信用报告来证明,而非仅用于拟上市公司和上市等个别场景。这是国内首次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各类场景普遍适用。“这项举措的本质就是政务数据、信用数据的汇聚融合和创新应用。”刘言浩说。

  专用信用报告便捷在哪里

  实施方案出台后,一份报告替代了一摞证明。企业只需登录信用中国(上海)网站、“一网通办”网页或者到全市的信用服务窗口,就可以选择所需证明的时间范围和领域,快速得到一份专用信用报告,有无违法记录情况一览无余。7月1日,上海又上线了“合规一码通”功能,企业可以通过“随申办”企业云App、“随申办”市民云App或者“随申办”微信、支付宝小程序来“亮码”,索证单位扫码就可查看企业专用信用报告,实现了市场主体有无违法记录情况“一码通行”,更加便捷。

  政策的改变,企业最为敏感。国内某知名装备检测集团副总裁郑先生说,去年申报上市,十几个人忙活了三四个月,开了300多个证明。各地证明内容不统一,不同部门要求也不一致,开证明效率很低。上海推出专用信用报告后,他又有些犯嘀咕,集团下属有七八家公司注册在上海,可以快速开出专用信用报告,但外地证明有章,上海专用信用报告没章,交易所能不能认可?

  对此,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行董事总经理赵夏冰解释,把各个部门、各级单位掌握的企业违法记录信息统一在一起,覆盖的部门、涵盖的信息、证明力已经远超原来由注册地一家基层单位开具的证明,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肯定足够了。而且上海的专用信用报告有专门的防伪核验码,索证单位可以凭码快速核验报告真伪,省去了验证证明真实性的麻烦。“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不仅方便了企业,也方便了证券服务机构的尽调核查工作。”

  目前,上海首批实施领域共23个,都是高频领域;2024年开始将涵盖41个领域,实现执法领域基本全覆盖。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切实举措,各地都是“火眼金睛”。3月1日上海该举措上线后,众多兄弟省份部门迅速来上海“取经”,络绎不绝。

  “上海的改革让企业感受度很高,在其他地方要派专员来做的事情,在上海一下子就能做好,这就是充满温度、充满活力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体现。”在上海君伦律师事务所主任丁德应看来,上海这一改革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不仅内容精准、应用场景精准,而且具有权威性,非常专业。

  据统计,3月1日至7月6日,上海市场主体共开具了专用信用报告7117份,可替代证明12.5万余份。“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部门创新、局部探索,更需要系统集成、整体深化。政府法治部门要更加主动发挥专业优势和统筹协调作用,集聚各方智慧与合力,推出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法治动力。”市司法局局长吴坚勇说。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