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双流积极推进社会办医“信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2/11/25 |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鼓励社会办医有序发展,提升群众就医选择面,有效解决医疗资源紧缺和不均衡等问题,是当前四川省卫生健康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四川省多次出台措施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办法,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和占比均有提升。不过,“办起来”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让患者愿意“走进去”。由于在过去,民营医疗机构的总体社会信誉水平不及公立医院,病人面对社会版医疗机构的时候总会考虑再三,因此,做好社会版医疗机构的信用建设,帮助它们有效建立信用体系,建设成办得好又信得过的医院,是解决社会版医疗机构终端问题的关键环节。
  在成都市双流区,根据今年成都市卫生健康行业“信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方案,该区启动了全区社会办医院范围内的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信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共有辖区内21家社会办医院、执业医师和护士1521人被纳入试点。在省、成都市卫健委和双流区发改部门的指导下,双流区打造多部门参与的医疗卫生行业“信用+综合监管”体系,建立起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
  一系列措施实施下来,市民自然最想看到的是实际的变化,那么,这一系列监管机制的落实,双流区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市民们愿意到那里去看病吗?来听听两位院长的讲述。
  做的是实事效果很明显
  位于天府国际生物城的成都京东方医院是由大型科技集团投资建设的三级综合医院,设置床位2000张,日均门诊量1000人左右。该院院长王海龙介绍说,自今年接受双流区“信用+综合监管”后,医院的很多细节都发生了正向变化。
  “从今年开始,我们的每一位入职培训的医务人员都签订了依法执业承诺书,同时区卫健局会择期为我们医院进行信用体系建设和执业行为等方面的培训和考核,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要求。”王海龙说,双流区会定期同医院负责人开展会谈,强调诚信立院、依法行医等方面的重要性,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让医院管理者时刻把信用体系建设提到嗓子眼。“这一点对我们当然很有帮助,强调信用体系建设,关乎医院发展的一大命门,所以双流区的苦口婆心是很有必要,而且是对我们很有帮助的。”
  据了解,为严格事前信用承诺,让社会办医疗机构在一开始就注重信用建设,双流区审批局在相关机构准入时就对注册的医务人员100%开展诚信教育,并在机构校验时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信用承诺进行复核。该区的发改、医保、药监、市场监管等部门,以“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1家医疗机构的诚信执业、诚信诊疗、诚信采购、诚信收费、诚信医保、诚信服务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及时归集管理相对人在许可备案、资质审核、日常监管、行政处罚等行政管理中产生的信用信息,并结合现场检查情况给予评分。
  根据相关要求,京东方医院第一时间建立了院内的培训和考核机制,不仅在管理层面,还让信用建设落实到了每一名工作人员,按照承诺书的要求,医院的每一名医护人员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医疗行为,哪怕是和病人的一次谈话,也会开始考虑情感和分寸。“现在在医院的门诊大厅就能直观体会到变化,相较于以前,门诊大厅的工作人员说话的语气更轻柔了,门诊室的医生和病人对话时也更有耐心了,最直接的正效应就是病人对我们的评价,都说医务人员热情有耐心,这对医院未来的前景绝对是有好处的。”王海龙评价道,这一系列针对性的准入、改善和考核都落到了实处,“是真的在为我们的发展着想。”
  真心在服务不是找麻烦
  除了京东方医院这样的大型医疗机构,双流区的社会办医疗机构中还有像爱民医院这样服务基层的小型综合体。据该院院长肖建波介绍,爱民医院位于双流区东升街道,共有员工85人,服务范围覆盖街道,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差不多。
  “今年多了这些指导和考核,老实说会比平时多很多事情,但是都是值得的。”肖建波心直口快地提到,作为一家基层规模的民营合伙医院,没有像大型医院一样的品牌效应,加上民营参与性质为老百姓带来的天然印象,像这种信用体系建设上的专业指导,他们是求之不得的。“我们常被区上请去交流座谈,反复强调诚信建院和依法依规行医的重要性,并提出专业的指导和改进建议,这些如果让我们自己去琢磨,就有可能一时间想不出来,每一次交流都能感觉醍醐灌顶。”肖建波说,一系列指导、谈话和考核,对医院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来说都是学习提升的机会,能让他们更明白需要注意什么,以及怎样为患者提供安全、贴心和完善的服务。
  据悉,在结果运用上,双流区充分发挥“奖优罚劣、激励提当”作用。双流区发改局、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在每个季度都会共享医疗机构信用信息,信用信息与医疗机构校验、等级评审、医疗保障服务协议签订、职务任免、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挂钩,并探索建立“黑名单”制度,定期在信用平台公布严重失信者“黑名单”,让严重失信者“无处遁行”。
  有了“黑名单”的存在,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会时刻绷紧一根弦,力争让每一项工作做过“及格线”,不侵害患者权益,医务人员的诚信执业积极性也得到有效调动。肖建波说:“我感觉这不是找麻烦,而是真心在为我们提供服务,让我们更好。”
  打分公示直观 市民放心选择
  双流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各相关部门对21家医疗机构进行打分后,区卫健局汇集各相关部门评分,再按照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经评价,21家试点医疗机构A级单位6家,B级12家,C级3家。评价结果由发改部门分别在政府网站、信用信息平台等进行“双公示”。三是强化分级分类监管,按照信用等级高低对21家医疗机构采取差异化的监管,对信用状况好医疗机构,降低抽查频次;对存在失信行为的医疗机构,提高抽查比例和监管频次,有效提升了监管效能。
  根据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双流区发改局、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在每一季度会共享医疗机构信用信息,信用信息与医疗机构校验、等级评审、医疗保障服务协议签订、职务任免、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挂钩。在奖惩机制上做到了“严要求”和“守底线”。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双流辖区内某C级医疗机构就因信用等级较差,在校检时被要求暂缓校检1月,在此期间该医院被要求不得营业,经过整改,该医院顺利校检通过,继续对外服务。双流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医疗机构被要求停业期间,考核范围内的所有社会办医疗机构都提高了重视,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内部整改和工作优化,起到了明显的警示作用。
  “试点期间,我区对3家C级单位增加监督频次,分别从机构合理设置、依法执业、药品器械、医疗废物、废水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指导3次,进一步规范了评价较差的机构,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和依法执业水平。”该负责人介绍,社会办医“信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实施近一年来,双流区现有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医疗秩序和患者就医体验有效提高,执业风险得到进一步防范,对社会办医院准入机制的严格化,也能让新成立的医疗机构的信用起点提高,“只有把信用体系建立好,指导好,市民才愿意去社会办医疗机构看病,这样能有效解决社会办医发展的终端问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